文档介绍:第一部分梳理教材夯实基础考情呈现01真题演练02考点突破03高分技巧04第1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200720092011200820102012考情呈现2013201520142008201020122009201120132014201620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T17,2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T19,2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T18,2分第一部分梳理教材夯实基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T22,2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T27,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T18,2分(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夯实基础1.〈2016,河北〉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之组成部分。可见,“它”是()“轴心国”可知,材料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英美对日宣战,中国对轴心国宣战,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到这场空前的浩劫之中,二战达到全球规模。故本题选C。(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夯实基础2.〈2015,河北〉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等权利之信念”。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夯实基础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等权利之信念”,结合二战胜利的影响分析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伟大意义是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故选B。(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夯实基础3.〈2011,河北〉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A.“三国同盟”B.“三国协约”、B两项是一战前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出现的军事集团,都不是正义的;D项是“冷战”时期出现的军事政治集团,也不具有正义性。C项是二战时期为了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而成立的反法西斯同盟,其性质是正义性的。故选C。(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夯实基础4.〈2010,河北〉德国人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冷战”政策C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关键。阅读材料可知,英、法为了自身利益,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德国,当德国入侵波兰时,人们不禁想到再扔一个“小孩”是否会使德国侵略的步伐停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英、法实行的“绥靖政策”,故选C。(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夯实基础5.〈2008,河北〉“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该内容出自()A.《九国公约》B.《慕尼黑协定》C.《联合国家宣言》D.《北大西洋公约》C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根据题意抓住有效信息“战胜希特勒主义”,再联系所学知识及选项,可判断出材料内容出自《联合国家宣言》。故选C。(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夯实基础6.〈2008,河北〉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这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战役是(),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故选B。本题也可用排除法作答。A项是一战时的战役,排除;C项是二战后期对柏林的总攻,该战役后,德洋战场的转折点,排除。返回(1)背景:①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大肆扩军备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②英国、法。(西方大国纵容侵略,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的政策叫绥靖政策。)(2)时间:1938年9月(3)制造者:希特勒(德国)、墨索里尼(意大利)、张伯伦(英国)、达拉第(法国)。(4)实质:帝国主义大国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