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bai1968104 2019/9/5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书籍类型:历史评价刘一帆社工151作者黄仁宇(1918~2000),美籍华人,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抗战爆发后参军,后赴美留学。《万历十五年》是他的代表作,更是其成名作。在本书中,黄仁宇先生用平淡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了一个淡的语句却能让对于历史不敢兴趣的我感触甚多。主要人物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万历皇帝,是明朝登基年龄最小的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本书的中心人物。张居正(1525年-1582年)朱翊钧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死后被清算,1622年张居正复官复荫。申时行(1535年-1614年)万历第三任内阁首辅,做事小心谨慎,在皇帝和文官之间担当杠杆的角色。海瑞(1514年-1587年)有名的清官,一身浩然正气。不但重视法律的作用,而且始终重视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戚继光(1528年-1587年)李贽(1527年~1602年)评价本书分为七个章节: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世间已无张居正;活着的祖宗;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戚继光——孤独的将领;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初见书名,我以为这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应该讲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或者是一场社会风波。当我粗略翻过一遍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构成很简单,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本书和社会学又有什么关系呢?经过细心品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不仅反映了当年的政治情况,而且很巧妙地把政治和社会联系了起来。不是让你读出社会,而是让你悟出社会。我不得不被黄仁宇老先生的笔力所折服。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这一年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但是作者选择这一年作为本书的切入点绝不是毫无道理的。正如作者所说的一些易于忽视的事件,“表面看来虽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1587年之不过发生了三件事——海瑞、戚继光的离世,万历皇帝开始怠政。对于海瑞和额戚继光的离世或许并不算什么大事,因为人固有一死,但是一个是著名的清官,一个是有名的抗倭将领,从而他们的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另一件事就是万历皇帝开始怠政,然而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成了关键。在黄仁宇的笔下,这件“小事”成为了明朝社会发展的转折点,甚至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万历皇帝十岁执政,然而在我尚不知历史的童年一直有一个疑问,那些年龄很小就登基的皇帝是如何治天下的?诸如清朝的宣统帝;清朝的光绪帝等等。后来才知道,封建时代的君主专制造就的不是一位皇帝,而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我现在还不能理解,或许就是文官集团和皇帝之间的联系所在。正如万历皇帝本人,他做的不是自己,他的内心早已被体制化。从小在张居正和冯保的协助下潜心学习,其中张居正对他的影响最深。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可谓用心良苦。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给人的感觉也是心智完全与仪表相一致。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在政治上颇有成就的人死后却遭到了清算。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每个人都有表里两面,张居正也不例外。申时行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称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称为“阴”。然而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