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科学 P, c}xwlogi,zScienc 2004,27(0 :177一178 17 7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家关于品德修养的论述
胡振江由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研部、)
892 4
摘要品德修养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中强调的重点;品德修养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由此提出了内省等重要
的品德修养的方法
关健词:品恤修养过程方法
边学边对照自己的言行,就能提高认识,少犯错误。汉代的
1 引言
蓝仲舒认为,一个人犯错误往往是由于“知之所不明”,“虽有
我国古代教育很重视修养,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圣人之道,弗论不知其义。”(《紧姗·必仁且智》和《仁义法》)
品德心理和自我修养的思想。如孔子提倡的“内自省”、“内所以他以为,不学便不能成德,先教给道德知识,然后养成儿
自讼”、孟子主张的“自反”、“自强’等,他们都注重通过坚持童的道德行为,是正确的过程。隋代的王通注重“闻过”和
反省、修养来提高个人的品德。这些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改过”。他说:“痛莫大地不闻过”,又说:“必也言之无罪,闻
义。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古代思想家有关品德修养的之以诫’。一直到宋明理学,理学家们重视为学、致知、存养
论述作一简要综述。等。朱熹提出了“居敬穷理”的思想,他认为,’‘致知必须穷
理,持敬则须主一”,而在两者之间,“持敬又是穷理之本”。
z 品德修养的含义、过程
居敬就是随时替惕,正心诚意,存养收敛。居敬是一种态度
品德修养的含义和自觉精神。敬是不放肆的意思,居敬就是专一。穷理则是
品德修养是指个人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格物致知工夫,是复其本然之性的必要工夫。所以他最后又
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普的一种重要方法。说,穷理就必须读书。读书当然是读一些圣贤之书,他说:
从古代典籍中可以粉出,第一,,只是说个当然之理。恐人不晓又笔之于
自我修养,是有其明确的目的。自我修养既是为了完兽自书”。(《语类》卷一一)
我更是为了“治天下”。第二,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明理是修养的基础,同时还要正心。正心就是使心“有
修养方法是有侧重和差异的。这往往和如何控制欲望的论所畏谨,不敢放纵井,使内无忘思,外无忘动。为正心,古人提
述联系在一起,如去欲说、节欲说等,这种对欲的看法的差异出主一、克已和集义的思想。朱熹说“若动时收敌心神在一
是源于他们的道德学说,Ill 归根到底是基于他们对人性的假事上,不胡思乱想,东去西去,便是主一。1. (《语录》卷一二)克
设。性善论者对欲主张“克已”、寡欲、强调自我克制、自我约已就是要克去自私自利的思想。王守仁说“省察克治之功,
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养心则无时而可间,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
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即。存其心,养其性”。能寡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到得无
欲则心清,则能明辨是非,不蔽于欲,也就能从其大体了。以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传习录)) 张载说’’克已要当以理
寡欲养心,是消极一面,思想家坯提出了以理义悦心的积极义战退私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