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毕业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4/2/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毕业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南科技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淡水养殖学
院(系):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 动物科学
班级: 动科101
姓名: 陈双钊:
学号:20100714119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养鱼业的不断发展,鱼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等情况不易看清,一旦发了病,要正确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某些鱼病发生后即使是特效药也难以进入体内,因此鱼病防治工作必须强调预防为主。鱼病的发生和流行会对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减少病害损失,是获得养鱼滚产高产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鱼病防治生长环境药物防治人为作用研究进展
引言: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不仅养殖面积扩大了,养殖品种也日益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鱼病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许多地方因为鱼病流行,在短短几天内全池鱼都死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搞清楚鱼病发生的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渔业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
一、鱼患病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的温度、酸碱度、溶氧和有毒物质。
1、水温。鱼属冷血动物,体温随水温升降而变化,如果温差过大,鱼体难以适应,就会导致鱼病。各种鱼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弱急剧改变水温也会导致鱼病,因此在鱼苗鱼种运输和下池时,要求“水温差不超过2℃,鱼种放养及成鱼不超过8℃,养鱼最适合的温度是25℃—30℃。草鱼和鲢鱼的越冬水温不得低于1℃,一般在4℃以下,℃时即出现死亡。罗非鱼长时间生活于13℃—15℃的水中,会造成水霉菌寄生,40℃以上或13℃以下会造成死亡。”【1】草、青鱼在水温20℃以下时一般不会生病,但平均水温在25℃左右时可能会引起疾病的流行。
2、酸碱度。饲养的鱼类对池水的酸碱度虽具有较强的适应范围,但以7—,,就会引起死亡,酸性土壤中鱼池的ph值一般在5—,鱼种成活率低,家鱼生长不快,体质较弱,易患病。
3、溶解氧。溶解鱼水中的氧气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氧气时,家鱼就会发生浮头现象,如不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则在短时间内,鱼类就会因为窒息而死亡,溶氧过多则又会使鱼患气泡病。鱼在溶氧缺乏的水中对饲料的利用率低且体质较弱。
4、有毒物质。鱼池长期不清整,池底的大量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既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又放出硫化氢、沼气等对鱼类有害的气体。有些地区鱼池土壤中金属盐类如铅、锌、***等含量较高,鱼类长期生活于这种环境中,易患病。随着工业发展后农药的应用,有些水域被污染,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可使鱼类中毒死亡,同时有毒物质还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二)、生物因素
常见的鱼病多数由于各种生物传染引起,这些致病生物成为病原体。“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粘细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钩介幼虫、甲壳动物等等,其中,由病毒、细菌、粘细菌、霉菌、藻类引起的鱼病****惯上称为传染性鱼病,由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常成为侵袭性鱼病和寄生虫性鱼病”。【2】有些生物能直接吞食或危害鱼类,如水鼠、水鸟、水蛇、蛙类、凶猛鱼类、水螅、青泥苔等,还有些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