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闽台饮食文化关系探源闽台文化命理探文化闽台闽台关.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闽台饮食文化关系探源闽台文化命理探文化闽台闽台关.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4/2/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闽台饮食文化关系探源闽台文化命理探文化闽台闽台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闽台饮食文化关系探源
池进
(华侨大学教务处,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闽台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元,既带有中原的河洛文化的深刻烙印,也体现了本地区域海洋文化的特征。今日的闽台饮食文化是由相同的起源经过不同的历程发展而来的,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通过对照的方法,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闽台社会的饮食状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台湾的饮食文化发展史和台湾的开发史一样,和来自于福建特别是闽南的影响密不可分。福建的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和台湾相近,但在历史上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先于台湾,从而较早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饮食文化。早期迁入台湾的移民多为闽籍,故而台湾的饮食****俗承袭了闽南饮食的传统。除此之外,台湾饮食文化还受到日本、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与闽南饮食的不同景象。现阶段,随着闽台两地饮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两地饮食文化在融合的趋势中不断更新传承。
小吃文化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闽台两地小吃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是探寻闽台饮食文化渊源的重要途径。本文第三部分总结了闽台两地小吃文化的异同点,并对产生诸多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促进两地小吃文化的共同繁荣。
[关键词] 闽台;饮食文化;文化交流;小吃文化
一、闽台两地饮食文化发展脉络概况
(一)百越族系的原始饮食
史前到秦的漫长历史阶段中,福建和台湾绝大部分原住民同属于百越的一支,与居于中原的华夏族有着不同的饮食****惯。
《逸周书·王会解》载:“东越海蛤,瓯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于越纳,姑妹珍,且瓯文蜃,共人玄贝”,《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自足,地执饶食,无谨之患”,《博物志》载:“东南之人食水产······龟、鳖、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汉书·地理志》载:“江南地广······民食渔盗,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赢蛤,食物常足”。从福建境内已发现的惠安、龙海、漳浦等处的贝丘遗址来看,当时人们在河中及海边采贝、捕鱼、捉龟鳖,上山打猎,饲养家畜,其食物种类多种多样,但贝类是主要食物。
百越族系中分布在台湾岛的分支,也过着以饭稻羹鱼、捞贝而食为生计的生活,台湾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硬陶与福建以及毗邻的岭南地区,在先秦时代同属百越印纹硬陶文化的范畴。
(二)汉代到明代的闽台饮食发展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征平闽越国,福建从此进入中原移民为主的历史时期。伴随着中原移民福建以及中央王朝对福建的统治和管辖,炎黄文化不断地向闽地渗透移植,经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发展,至五代、两宋时期,已形成闽地饮食文化特有的面貌,并稳步发展到明季。此时,台湾则仍继续着越人发展的历史,以后随着南洋群岛的马来人及其他一些人种的入台,逐渐融和形成台湾的原住民。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南方百越饮食文化,随着陆续迁徙的古越人和部分其他民族的移民自大陆传播到台湾。由于他们迁徙之后居住在台湾岛的不同地区,其饮食文化既保留了一部分迁徙当时的大陆的文化色彩,又由于生活
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文化发展趋向。从发展轨迹看来,台湾原住民的生产文化大致有几大系统:一是从由早期大陆文化移植的耕种生产文化到明代繁荣安定的农、猎、渔生产文化的系统;二是从南部有食死人风俗的部落、专事抢掠的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