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在似曾相识中——梨花体诗歌简介刘朋导语:十年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网络出现了“万人齐写梨花体”的壮观场面。以网友为主体“反赵派”和以先锋诗人为主体的“挺赵派”,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诗坛大论战。十年后,那场大战硝烟散尽,尘埃落定;可是,对“梨花体”的理解,依然分歧不断。我们今天追本溯源,对梨花体做简要的分析。一、梨花体的定义梨花是女诗人赵丽华名字的谐音。赵丽华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她近年来的诗歌和仿制她诗歌风格的诗歌被称为梨花体。二、分歧的根源:变革和传统的冲突赵丽华在《我要说的话》(新浪博客2006-09-18)说:“网上被恶搞的诗歌都是我2002年刚刚触网时期的即兴之作。”典型的“梨花体”就是这些诗歌。如: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网友认为这些诗水平极低,基本不能算诗,“随便找来一篇文章,随便抽取其中一句话,拆开来,分成几行,就成了梨花诗。”“只要会敲回车键就会写诗”我们通常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评价一首诗。赵丽华的这几首诗,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感悟,思想性显然不是很高,;艺术性上特色鲜明,除了新诗“拆句分行”的通则外,还有以下特点:自白/独语的形式,口语化/口水化的语言,弱化修辞、章法等表达技巧,不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营造。这些特点显然和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有很大区别,被网友“恶搞”也算事出有因;但这却是作者的有意追求,是作者艺术变革的一种富有冒险精神的探索。正如作者在《我要说的话》(新浪博客2006-09-18)所说:“当时的想法是卸掉诗歌众多的承载、担负、所指、教益,让她变成完全凭直感的、有弹性的、随意的、轻盈的东西”,“但我明白我这组实验性的东西既不成熟,也很草率”。作者2014年出版的诗画集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