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河南省镇平县柳泉铺镇第一中心小学曾庆元开场白师:欢迎各位同学走进今天的国学吟诵课堂。今天这节课上,全班男女生分为两组,男生为秀才组,女生为木兰组,秀才组由王博为组长,木兰组由温建娇负责。你们每一次精彩的表现都将为你们小组赢得一片绿叶。各小组有没有信心赢得胜利?一、古诗背诵比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更是独领风骚。经过多年的浸染,相信大家已经积累了很多古诗。在吟诵之前,我们先进行古诗背诵比赛。1、男女生轮流背诗。老师随机点屏幕,点出哪一首就齐背哪一首,每背出一首就奖励小组一片竹叶。看那组同学记得牢固,背得整齐。师点击屏幕,出示古诗题目。(共8首)师:大家诗如泉涌,老师都听得陶醉了。看来大家积累得可真不少!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一首新诗:《竹石》。板书课题:竹石清郑燮二、探究新知。出示古诗: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释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这是作者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谁愿意把你所知道的郑燮的生平分享给大家听听?简介作者学生汇报郑燮生平,教师适当补充:郑燮,号板桥,俗称郑板桥,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江苏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群众。在潍县任上的头两年,适逢山东大灾荒,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痛景象。他为了灾民,不惜得罪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受人诬陷被罢免了官职。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节奏。4、指一生朗读,师示范朗读,再找学生朗读。你体会到到了什么?这首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借竹石坚定顽强精神,表现了自己坚韧顽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坚韧顽强、刚正不阿的情感。以上只是我们现代人的朗读方式,古人可不是这样读书的。古人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都要通过吟诵来完成。板书:吟诵师介绍: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00年以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而所有认字的中国人,都是会吟诵的。但是现在呢?识字的几乎都只会朗读却没有一个会吟诵。我国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大家愿意学习吟诵,传承中华文明吗?老师先给大家吟诵一遍,请大家注意观察声音长短的变化,在长音上标上“——”。5、师激情配乐吟诵,指生读出所标出的长音。观察一下,吟长音的字都是哪些声调呢?师:除了长音字外,其余都是短音。短音又是哪些声调呢?师:你们的耳朵太厉害了,听得真准。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的发现也很了不起,因为你们的发现就是古代吟诵规则的一部分。6、出示课件,展示吟诵规则:1:平长仄短入声急。(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入声是特殊的仄声。)2:依字行腔气息匀,韵字平仄皆回缓。3:一三五字随意,二四六字分明,节奏点上停一停。你对这些规则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教师讲解,理解吟诵规则。学生大致了解后自由读两遍,同桌互相说说吟诵的规则。7、师:请大家依据吟诵规则在二四六音上补出平仄,平声(一声、二声)用“——”,仄声(三声四声)用“∣”8、反馈学生对平仄的划分。出示吟诵节奏。竹石清郑燮∣∣——∣∣___∣___∣∣∣—___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