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科学(******@B <7A5675 "%%.,#%("):##. K #0% ##.
""""""""""""""""""""""""""""""""""""""""""""""""""""""""""""""""""""
寄托儿童与一般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
胡瑜!!! " 佘凌#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温州,#"$%#$)("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上海,"%%%"%)
摘要寄托儿童是我国在新时期出现的儿童群体。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对温州地
区!&% 名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在一些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最后从社会交往角度
尝试分析了导致这些人格特征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寄托儿童人格特征社会交往
们先选取寄托学生-% 名作为寄托组,然后在寄托学
! 前言
生所在的班级随机抽取等数额的一般学生-% 名作
现今在经济发达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十分普遍
为对照组。四种问卷都有效的被试!$" 人,其中寄
的教育方式,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教育方
托学生-! 名,其中寄托男童$% 名,寄托女童#! 名;
式在温州地区被称为“托”,是指家长由于种种原因
一般学生.! 名,其中一般男童## 名,一般女童#-
不能照顾、管教孩子,但又希望孩子学习成绩提高、
名。年龄最小的/ 岁,最大的!0 岁。
或者不想让孩子掉队而支付一定薪酬把孩子托养在
" #" 工具
老师家里,托付老师进行教育和辅导的现象。在这
" #" #! 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 简称’(),该问
种特殊的寄养方式中,儿童与寄养人之间不仅存在
卷为英国心理学家· · 与其夫人所编制
寄养关系,而且还存在师生关系;另外,由于师生关 1 2 ’345678
( ),本研究采用的是龚耀先的修订版。问卷包
系的存在,这种寄养方式也不同于一般形式的寄宿; !/.$
括四个分量表,即精神质量表( )、外内向量表( )、
有人将其称之为一种新的家教形式,但是它又与传( ’
情绪稳定性量表( )和效度量表( )。量表采取是
统的家教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了更准确的表达家长 9 :
非题的形式,受试者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即可[#]。
的初衷(家长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并将其与一
本次研究中,该问卷四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
般的寄养、寄宿与家教现象相区别,我们暂且把这种
在到之间,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现象称作寄托教育,把那些寄托在老师家里的孩子% ;. % ;-
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 —) 该测验
叫做寄托儿童[!]。" #" #" * +,+
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孔克勤教授等编制,主要
寄托儿童是指寄托在老师那里、与自己的老师
用来测评被试的一些主要的社会性需要存在的状况
一起生活并接受老师辅导的一群特殊儿童。这种现
及其强度。该测验由刺激图片和问卷两个部分构
象首先出现于温州,目前国内不少地方也都有所报
成,其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刺激图片共张,
道["]。有人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