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科学 2000 年第 23 卷第 3 期 3 1 1
5 岁儿童对生物特征的限制性推理的实验研究‘
李燕
()
摘要本研究用推理法范式研究 5 、生病、进食、呼吸和排泄等生
物特征的限制于生物类别的限制性推理。结果表明,以人为例引人特征及对特征给7 生机论的解
释,娜能提高儿童的限制性类别推理。儿童对生物特征的认识中。存在拟人化的推理模式和生机
论的因果关系解释系统。儿童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发展是不均衡的,对动物的认识优先发展;对
。
关健词:5 岁儿t 生物特征报人化的抢理橄式生机论的因果关系解释系统
1 前言
儿童对生物特征的认识是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的重要成分之一是JL童获得朴素生物学的策
要证据。对这一向题的研究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在皮亚杰(1929)的经典研究中,只有较为年长的儿童(具体运算阶段)才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才能将生命这一特征同时归属于动物和植物。Carey 也曾断言,儿童要用9- 10 年的时间才能获
得一个直觉的生物学,年幼儿童未获得一个包括动物和植物在内的生物类别概念: 她用类别特征
推理的方法考察儿童能否以生物类别来限制对一个给定特征的推理。她分别告诉 6 岁儿童,在狗
和蜜蜂、狗和花,或花里有一种新奇的、儿童不知道和不理解的特征(如“K 里有 golji") 然后问儿
童其他动物或无生物(如天体)里是否也有这种特征。实验结果中无证据表明儿童的推理受“活的
事物”的概念所限制—被告知狗和花里都有 golji的儿童作了相对宽泛的推理,推理范围并非限
制于生物(活的事物),儿童也将这一特征过度归属于无生物物体(如火星)[ ’〕。
但近期的一些研究却表明,年幼儿童已获得了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并能认识到动物和植物
间的共同特征。这些研究的方法大都是让儿童对较为熟悉的特征作特征归属作业。这类研究发
[2) 是否有一些能观察到的特征(如进食)、是否有随时
间而展开的自然的生长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3)H atano 等的跨文化研究发现,日本、以色列、美国
的5- 6 岁儿童大都能将诸如生长(grow )、枯死(diow ither)等生物特征归属于动物和植物而不
归属于无生物[[ 41。我国心理学家方富熹的研究囚也表明,年幼儿童就显示出对动物与非生物的区
别。
本实验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推理法范式检查学前儿童对生物特征和行为(如进食或水)
的认识,检测儿童在就人身上的特征对人以外的对象进行推理时,是否能使推理限制于生物类别
实验中,
作能激活儿童已有的生物类别或“括的事物”的概念以避免实验的“错误否定”
2 实验方法
被试:60 名 5 岁儿童(平均 5 岁 6 个月)。被试随机分成三个条件组,分别为两个实验组和
. 本文是博士论文的一部分,
万方数据
312 L" 理科学第 2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