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9/9/19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手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观察组:采用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灌注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治疗后,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等两个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治疗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较高,而且不良反应也轻,安全性更好。[关键词]盐酸吡柔比星;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腺性膀胱炎;复发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6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06-0037-03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移行上皮由于各种原因转化为腺上皮的转化性病变,手术为常用治疗方式,但是术后复发率很高,而术后行膀胱灌注有助于减少复发[1]。因此,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膀胱灌注方式对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献认为[2],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治疗和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疗效确切。文献还认为[3],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疗效也确切。而且另有文献报道[4],经尿道电切术后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药物灌注两种方法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相当。但是,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用于腺性膀胱炎预防术后复发的疗效未见相关报道,而且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均是化疗药物,副作用都不小。为此,本研究观察了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60例,年龄23~76岁。(1)纳入标准:①经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腺性膀胱炎。②腺性膀胱炎患者拟行手术。(2)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药物过敏史者及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不能或不愿坚持膀胱灌注的患者或依从性差者。研究开始前,6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岁;B超检查10例提示膀胱炎性改变、9例提示膀胱内有黏膜增厚、11例提示有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活检可见病变发生在膀胱颈和三角区21例、膀胱侧壁5例、膀胱顶部1例、膀胱底部3例。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岁,B超检查11例提示膀胱炎性改变、10例提示膀胱内有黏膜增厚、9例提示有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活检可见病变发生在膀胱颈和三角区19例、膀胱侧壁6例、膀胱顶部1例、膀胱底部4例。两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年龄、B超检查结果及膀胱镜活检结果等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①对照组:经尿道电切术后,采用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②观察组:经尿道电切术后,采用盐酸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第一周用盐酸吡柔比星,第二周用丝裂霉素,交替进行。两组每周只进行1次膀胱灌注,8周后每月1次灌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