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8
文档名称:

【管理教学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pdf

格式:pdf   页数:1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管理教学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教学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人们经常做别人期望他们做的事。我们的许多行为是受广泛地为人们共
享的规范或期望制约的,这些规范或期望使我们有可能预言一个人在特定情
景中会怎样行动,即使我们从未遇见过那个人,而且也几乎不知道他与别人
的不同之处。然而,与此同时,行为有相当大的可变性,以致于我们预言熟
人的行为往往要比预言陌生人的行为更为准确。因为我们知道熟人过去的行
为,所以,我们对他的行为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是准确的。但是,我们现在
有充分理由相信,还有一种因素会增进我们对人际预示或预言
( -)的准确性。我们的预示或
预言本身可能就是决定他人行为的一种因素。如果我们期望我们将会见一个
容易相处的人,我们初次相见事实上就可能促使他成为一个更易相处的人。
如果我们期望我们将碰到一个不易相处的人,我们与他接触时可能带有戒
心,这就促使他成为一个不易相处的人。一般说来,这就是本书所要讨论的
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人际自我实现(-)的预言:一个人
对另一个人行为的预期怎样会完全无意地成为这种期望实现的一种比较准确
的预示。
本书总结人际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的现有证据,并且更详细地提供新的证
据。这种新的证据来自教育情景,它涉及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理智能力
的期望是否能用作教育上的自我实现预言。
试举一例足以扼要介绍这种新证据的性质。某一所小学的教师得到调查
报告,有%的儿童将表现出智力增长有不同寻常的潜力。这些儿童的名
字是从随机排列的名单中抽取的,也就是说,这些名字是任意选择的。个
月后,这些不同寻常的或者“有魔力的”儿童,比没有引起教师注意的其他
儿童表现出智商的显著增进。教师对这些据说是“特殊”儿童的理智成绩的
期望的变化,导致这些随意选择出来的儿童的理智成绩实际的变化。
教师对学生理智能力的期望有许多决定因素。甚至在教师看见一个学生
从事学习之前,很可能对这个学生的行为已经有了某种期望。如果她教“慢
班”或皮肤带黑色的儿童或者母亲“领福利救济”的儿童,她对学生成绩抱
有的期望,将不同于她教“快班”或中上层阶级社会的子弟时对学生成绩所
抱的期望。在她看见一个儿童从事学习以前,她可能已经看到这个儿童的成
就测验或者能力测验的分数或者上个学年的成绩等第,或者她可能了解一些
有关这个儿童声誉的不太正式的信息。教师期望(不管是怎样得来的)能够作
为一种教育上的自我实现预言,这已有理论阐述,而且也有某些证据(大多
是轶事性的)。本书首先探讨与这些理论阐述有关的新的实验证据,然后分
析这种新的实验证据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上的涵义。
本书一般说来是为学习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的学生而写作的,也是为这些
领域里的研究人员而写作的。因为我们希望本书既适用于大学本科的学生,
也适用于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所以,这有可能使范围相当广
泛的读者的两端都感到不满意,但是我们甘愿冒这个危险。有些内容对大学
本科的学生似乎过于专门或繁琐;有些内容对于有经验的行为科学家又过于
简单,根本算不上是专门知识。对本科学生或者有理解能力的外行来说,正
文中的表格过多,而对那些想要知道一切的行为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来说,
这些表格却嫌不够。我们采取折衷的办法,把一系列的表格集中在“附录”
部分;想利用这些表格的人可以从中找到更专门的资料。(正文中提到参照
“附录”中的这些表格时,表格的序号都以字母“”开头。)除了“附录”
以外,还有一系列脚注,其中一些较长而且较专门的脚注适合需要专门知识
的读者。
正文中经常使用像、和这样的统计符号。这些统计符号通常在正
文作出某种判断之后出现,以便需要专门知识的读者检验这种判断的效度。
在这样的符号之后,往往会有一个字母,并常带有特定的小数值或
者或者。这些小数值指出所报告的研究结果偶然发生的概率。例
如,在比较两个组时,分数差异在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可以报告为:
,,单尾。这意味着,人们见到的这种差异偶然发生的可能性是
次中不到次。“单尾”是指在分析之前就预示了差异的方向。经常提
到的其他统计符号还有相关和。这两个统计符号都可以从到+
或者从到之间取值。这样一种相关值愈接近+ 或者-
,所讨论的两个变量愈是一方随另一方发生变化或者彼此愈是可预示
的。就这些相关的值来说,所报道的值也表明这种可能性:所发现的相关
程度可能是一种违背相关的机遇的结果。就给定的统计符号而言,“”
是经常提到的。这个符号大致表明给定的统计符号是建立在多少案例或者被
试之基础上的。“”几乎与所使用的案例的准确数目相同,但不是完全相
同。如果所有这些都忘记了,读者只要回想起的意义就行了。=
是指获得的结果偶然发生的可能性为次中有次。读者必须自己领会与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