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浮针、刮痧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浮针、刮痧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9/2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浮针、刮痧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浮针、刮痧等综合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周海涛(黄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针推科,湖北435003)[摘要]目的:寻找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0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O例采用刮痧、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有效率84.%。治疗组在改善压痛、疼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评分明显降低(P<)。结论:刮痧、浮针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效果显著,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关键词]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医疗法;刮痧疗法;浮针疗法;穴位针刺疗法背肌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背部酸痛、压痛、肌肉僵硬板紧、背部有沉重感的临床常见病症其疼痛发病常与天气变化有关。1。1 临床资料笔者采用刮痧与浮针治疗该病5O例,同时设单纯穴位针刺组进行比较得出满意结论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采用刮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①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②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为多见;③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④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行走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背部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2治疗方法对所选病例均停用与治疗该病相关的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 治疗组刮痧疗法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暴露患部皮肤,皮肤及刮痧板常规消毒,用消毒棉棒蘸取刮痧介质(藏红花油与20%的甘油混合液)均匀涂于患部,医者右手持刮痧板与皮肤成45°角,沿着背部两肩胛骨的内侧区域,重点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一、二侧线进行刮拭,从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进行操作,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线、压痛点、条索状物处要重刮、多刮,刮拭面尽量拉长,点线面三者兼顾,点是刺激穴位,线是经脉循行线,面是作用皮部。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使刮拭的作用力传达到深层组织,而不是仅在皮肤表面进行摩擦。患处可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点,重者呈斑片状,触之略有阻碍感或隆突感,这就是所说的“痧”。一般第1次出现的痧较多,随着病情减轻,痧也逐渐减少,2~3天后可自行消退。一般隔1日治疗1次,每次约20分钟,初次手法不宜太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刮至患者自觉背部有温热感为佳,5次为一疗程。若刮痧与浮针灸同时治疗时,先进行刮痧,然后进行浮针治疗。浮针疗法 做完刮痧疗法后再进行浮针疗法治疗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压检查寻找患者背部的压痛点,并用医用记号笔做痛点定位记号,在正对脊柱方向远离压痛点60—70毫米设定浮针扎入点;用消毒棉棒蘸取碘酒和酒精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3次,采用候国文主任医师研制的一次性无菌新浮针进行治疗。要点:严格按候氏浮针疗法进行操作治疗即背部进针深度不宜太深呈35°进针,以免伤及腔内脏器,浮针扎入肌肉后退至皮下,浮针正对脊柱方向做运针扫散3分钟,扫散时,在患者痛点周围进行轻缓的按揉,治疗后留针24小时并嘱患者针眼处保持干燥清洁,待第二天取针进一步确认疗效。效果:患者一般经一次治疗在3分钟内疼痛点消失,达到了针到痛除的神奇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