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五百年来王阳明》有感这几年,王阳明和他的学问,热度都变得越来越高,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最早是从《明朝那些事儿》里知道王阳明,但这次看郦波所著《五百年来王阳明》,才算是第一次读王阳明的专著。其实中国古代不乏哲学先人,但是王阳明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哲学的出世主张,即“拿起来”。因为纵观中国哲学,“放下”容易讲、“出世”容易讲,为什么,一是容易彰显自己的淡泊明志,容易体现超凡脱俗之气质;另一个你没有办法用世俗的功业去衡量他的哲学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无法证伪便难以否定。我不是什么研究者,对此学问也只了解皮毛,无意也无能力来谈心学的问题,只是由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体会阳明先生这个大写的“人”和他的大智慧。大志向。说到志向,曾经有段时间,孩子们做科学家的志向十分“流行”,可能是那段时间国家需要科技人才,所以加强这方面的影响;后来,不知是什么潮流,又有人说,你看国外的孩子从小的理想都是邮差、消防员之类,我们也应该这样教育,要人性化,要乐于做普通人。现在社会上虽然不乏各类成功人士,也不乏老老实实生活的民众,但是却很难再出“圣人”。如果我们从小都真心努力去向圣贤靠拢,多年累积的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一如王阳明少年,学孔子、马援、王越、于谦,人生也在向圣贤的路上迈进,最终“三不朽”。我们可能资质平庸,环境不佳,但至少可以矢志不移,平步迈进。大担当。王阳明的一生波澜起伏,但却始终不忘担当。刘瑾乱政,反攻倒算,将反对之人赶尽杀绝,朝廷无人再敢发声,此时,王阳明却只身上书,他对规劝者说,起初人人抗争,我未发言,因为多我一人不多,此时众人良知被泯灭,再无行动,则少我一人便少!在宁王起兵叛乱之时,他也不顾劝阻给朝廷上疏直言宁王之叛,众人担心利害,他却说:“天下尽反,我辈固当如此!”而在平乱灭匪之余,王阳明为政亦以百姓与天下为任,兴学启发民众,治政惠及乡里,是把苍生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担当,将社会安定作为自己的责任,“为生民立命”,以实际行动去改变环境,而不只在口头大声疾呼,实为真丈夫。大境界。王阳明的谋略和成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他用兵如神,总能找到战争中最薄弱的环节,发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