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B超基础知识B超基础知识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将声纳原理、雷达技术、电子技术三者相结合而研制生产的设备,主要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高频超声脉冲发射到生物体内,再接收来自生物体内各组织之间界面处反射的回波,经放大、处理、显示,可观察内脏器官的形状、大小、及各器官的相互位置、器官的活动以及器官内的异物等,从而判断器官的是否正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这种设备的研究制造中,因此,超声诊断仪的发展也由起初的一维超声扫描及其显示方式发展为二维甚至三维的超声扫描和显示方式,大大增加了回波信息量,使生物体内的病灶清晰、易辨,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科门诊的诊断检查方法中,成为与X-CT、同位素扫描、核磁共振并列的四大医学成像技术之一。其中超声成象因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超声波为非电离辐射,在诊断用功率范围内对人体无伤害,可经常性地反复使用;②超声波对软组织的鉴别力较高,在对软组织疾患诊断时具有优势;③超声成象仪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使得医学超声成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是其他成象技术所无法替代的现代诊断技术。超声诊断仪类型     超声波在医学方面,除了用于治疗和手术外,主要是用于临床诊断。在诊断学方面,现有的医学超声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回波扫描技术和基于多谱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     基于回波技术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组织界面处产生的反射回波形成的图象或信号来诊断疾病。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解剖学范畴的检测和诊断,目的是了解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方面的状况与变化,比如检测体内异物和肿瘤,检查器官的形状及大小变化等等。回波扫描诊断技术一般按显示回波的方式分为如下五类型:①A型:即将回波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出来,其纵坐标为回波幅度,用以表示回波的强弱;横坐标为回波接收的时间,该时间与产生回波的组织界面相关。②B型:即将回波信号用点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光点的灰度与回波强弱成正比,为辉度调制型。当探头上的传感器阵元以不同方式移动扫查时,可以形成二维图象。③C型:此为透射式扫查方式,可获得有关被测组织的声速和衰减等信息。④M型:此法是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一个慢扫查锯齿波,从而使回波点从左到右自动扫描。显示的横坐标为慢扫描时间,纵坐标为声波传播时间(即对应于检测深度位置)⑤F型:此法为用多个切面图象构造一个曲面的成象形式。除了单一形式外,还有复合型诊断仪,即综合采用上述几种方式成象,目前,回波扫描技术已大量用于对肝、脾、胃、肾、胆、甲状腺、乳腺、眼球、子宫、卵巢、胸腔、肺、半月板、脑、心包等多种脏器官的诊查之中。       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运动物体反射声波时造成的频率偏移现象来获取人体的运动信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了解体内器官的功能状况及血液动力学方面的生理病理状况,如用于测定血液流速、心脏运动状况及血管是否存在栓塞等。目前,超声多普勒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在诊断学方面,基于探测深度和分辨率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一般采用的频率为1MHz~15MHz。低频主要用于深部组织和器官的诊查,而高频则用于眼科等表浅部位的诊查。同时,为了避免产生生物效应,诊断用的超声波的功率一般在1mW/cm2~10m W/cm2。在诊断学方面如何提高成象分辨率,寻求可定量表征特异性病变的成象特征量为目前研究发展B超所需探索的目标。第二节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工作原理B型超声诊断仪是目前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一类超声成象装置。B型又称为B-Mode,其中B为英文brightness的字头,用此表征B型成象是以辉度来表征回波的大小的。正是由于用辉度取代了幅度,B型可用一条线的不同辉度来表征A型的一系列回波及其幅度值。因此采用扫描的方式获取组织内部某一断面上多个扫描线上的回波并显示在对应的平面上,即组成了一幅组织内某剖面的回波二维图像。因此,B-Mode是一种二维超声成象装置。具体说明如下:     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是在A型诊断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型是用单探头,而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是用多个晶体组成的探头,按不同的组合分组使用。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的每组晶体单独使用时,完全类似于A型单探头的情况;而各组晶体在电子开关的控制下,有次序地排列工作,类似A型超生中单探头的移动过程,这样就由A型中单探头扫查一条线变为线性超声设备中迅速的发射一排超声线束来扫查一个面,从而由一维图像变为二维图像。在A型中,反射信号的情况通过信号的波形显示出来,而B型超声设备中反射信号的强弱通过荧光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显示出来,从而使在扫查的断层面中把组织的分布情况和性质对应地显示出有灰阶(或辉度)变化的超声图像上。虽然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与A型相比在原理上是简单的,但是完成从A型向B型的过渡在技术上是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