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理论课教案(首页)学科名称儿科学授课时间2010年月曰 节授课专业授课年级教师姓名教师职称教材名称《儿科学》岀版社/版次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教材主编杨锡强、易著文授课学时2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第一节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第二节小儿贫血概述第三节营养性贫血(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小儿贫血的概念和贫血分类。2、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3、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原则。4、 熟悉不同年龄小儿的血象特点。5、 熟悉铁的代谢和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6、 了解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的特点。7、 了解营养性区委铁性贫血的预防。教学重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教学难点:铁的代谢及铁剂、叶酸、维生素B]2的合理应用和疗效监测。参考资料:[1]胡亚美,江载芳,•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04—1720.[2]沈晓明,,2008:347-356.[3]吴希如,李万镇主编•,2005:1643—1646.[4]王淑娟,,2001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理论课教案(续一)主要教学内容(讲课提纲)时间安排备注第一节 :1、 胚胎期造血:2、 生后造血(1) 骨髓造血: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2) 骨髓外造血:掌握概念二、 血象特点:不同年龄小儿的血象有所不同1、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掌握“生理性贫血”的概念2、 白细胞数与分类:H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掌握两个交叉点。3、 血小板数4、 血红蛋白种类5、 血容量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贫血的分类](-)贫血程度分类: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可分为四度:①轻度②中度③重度④极重度(二) 病因分类:根据造成贫血的原因将其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片生成不足、溶血性和失血性三类。(三) 形态分类:分为四类:大细胞性、正细胞性、造血特点5分钟血象特点5分钟贫血分类10分钟口细胞分类比例变化用图形讲解(板书)单纯小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临床表现]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等因素有关。由于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故贫血时组织与器官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1、 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口为突出表现。此外,病程长的患儿还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2、 造血器官反应: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3>各系统症状:(1)循坏和呼吸系统:(2)消化系统:(3)神经系统:[诊断要点]对于任何贫血患儿,必须寻找出其贫血的原因,才能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治疗。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贫血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1、 病史:询问病史时注意下列各项(1)发病年龄:(2)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3)喂养史:(4)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