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0 7 2 L"理科学 PsychologicaS i- 2005 ,28(5):1072 一1076
沿海某省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纵向研究
邢占军众兮
〔中国社会科学院#L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要本文在沿海某省取样,对该省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纵向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城市居民主观
幸福感 t 表具有较好的心理侧量学特性。对该省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动态考察表明,SA RS 对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 9 的负面
影响是明显的,SA RS 过后人们的心理健康体验有升高的趋势,当前客观物质条件仍然对人们的主观生活质量产生突出的影响
关位词:主观生活质. 主观幸福感纵向研究城市居民
筐,分别随机抽取三个区县(其中 JN 市抽区了 2 个
1 问题的提出
区),共得到 17 个抽样点,在第三阶段每个县市区我
主观幸福感被视为反映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核们根据它代表的抽样区域的调查对象总量〔调查日
心指标。迄今为止,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前年满 18 周岁的城镇居民)按比例分配抽样数。
是在横向上进行的。或者研究某些特殊群体(例老 2003 年根据实际情况对抽样筐进行了调整。主要依
年群体、女性群体、青年群体、患者群体等)在某一时据自然地貌和经济发展模式,将该省划分为东部、中
期幸福感的特征〔,一5],或者研究在同一时期内不同部、西部三类地区。从地貌上看,东中西部分别为沿
群体(例性别、年龄、收人、职业、教育、地区等)主观海、内陆山区和内陆平原。地形地貌上的特点影响
幸福感的差异情况[[ 6] 事实上,这类研究远没有发到经济发展模式。东部主耍是外向型经济、港口经
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应有的作用。对主观幸福感更济,中部则是以资源开发和加工为主的重工业经济,
有价值的研究是在纵向上进行的。对居民主观幸福西部没有大的工业布局,农业仍占较大比重。这一
感进行纵向研究,有助于把握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抽样与该省省委经济发展的区域战略规划基本吻
变化轨迹,对影响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社会性和个合。在这三类地区中分别抽取了 Q D 市、W H 市、JN
体性因素做出分析,对影响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若市、TA 市、zz 市、LC 市六个城市作为抽样点。在第
干因素进行动态的考察对社会发展的质量做出评二阶段,以这六个城市所辖的全部区县为抽样筐,分
价,为社会良性发展建立起一套预警机制。国外一别随机抽取三个区县,共得到 18 个抽样点,在第三
些研究者试图对全球、部分地区以及某些国家内部阶段每个县市区根据其代表的抽样区域的调查对象
主观幸福感的走势进行检测,部分纵向研究则在时总量(调查日前年满 18 周岁的城镇居民)按比例分
间序列上考察了财富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配抽样数。2004 年的抽样沿用了 2003 年的抽样方
响川。本研究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动态考察中法,只是在第一阶段分别置换了一个抽样点,东部由
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测量学特性,对沿海 Y T 市取代 Q D 市,西部 H z 市取代 z z 市。三年的
某省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变化轨迹进行初步的抽样及样本构成情况参见表 1、表 20
研究,分析引起种种变化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原因。 2 .2 研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