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ppt

格式:ppt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ppt

上传人:实用文库 2015/12/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一、规划的含义和特征
定义: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优化的过程。
特征:
1、从规划主体来看,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并存;
2、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处于政策目标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二、政策规划的主体

重点强调政府在规划方案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地位,而非政府方案占主导。
抉择时政府也占主导地位——政府从实际出发放弃最优方案

政策规划主体模式有两种:
(1)单一制:
主体为政府有关机构。
优点:政府对问题了解具体详细,能从全局考虑。
缺点:政府的自利性和价值偏好,不能确保公正;
政府的理性认知能力有限,规划也难保科学;
政策规划缺乏民主性。
(2)多元式
主体还有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
优点:对政府规划起到制约、补充作用
有利于克服各方的自利性,保障社会公正
有利汇聚各方智慧并反映各方利益需求,以保障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缺点:对实际情况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
从局部利益出发——规划失之片面
听证(Public Hearing)制度
听证:指政府在作规划政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专家、管理主体、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达到政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范化的一种措施。
听证在中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三、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1、信息原则
政策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政策规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全面、具体、准确、及时。
虚假信息直接导致政策的错误
案例
1987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大兴安岭大片山林,同时也烧掉了一批责任者的乌纱帽,但却没有烧掉官僚主义的温床。当年,国家投入巨资,力图使焦山能够重新披上绿装,“再造一个新的大兴安岭”。然而,14年光阴茬苒,西林吉林业局在转包营林工程中,欺上瞒下,通过虚假验收、虚报指标等行为,套取国家巨额营林专项款,致使2700万元专款只有一部分投入到营林工程中,9000公顷营林地只完成了不足1/4。他们把树种在了报表上,把钱装进了不该装的地方。

在决策活动中要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战略与战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
考虑问题应以大局为着眼点,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去认识、分析和处理局部性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在公共决策问题上曾有过许多大的失误,如工业上提出以钢为纲,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
案例
我国北宋真宗年间,皇城失火,皇宫全部烧毁。真宗命大臣丁渭主持修复工作。当时既需要清理废墟,又需要挖土烧砖,还需要从外地运送大批建筑材料。摆在面前的难题很多,丁渭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首先把皇宫前面的大街挖成一条大沟,利用挖出来的土就地烧砖,然后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人大沟,通过汴水从外地运进建筑材料,等皇宫修复之后,再把碎砖烂瓦填入沟中,最后修复原来的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