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第一诗”陶渊明《饮酒》(其五)价值新论费.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第一诗”陶渊明《饮酒》(其五)价值新论费.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2/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第一诗”陶渊明《饮酒》(其五)价值新论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第一诗”——陶渊明《饮酒》(其五)价值新论
高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3月
[摘要]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价值在于它堪称“中国第一诗”。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在根本精神上是相通的,就是表现或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而陶渊明的这首诗也正是完美地表现了这一根本精神。纵览中国诗歌史,无论是李白、杜甫及苏东坡等这些站在巅峰的诗人的诗集中,还是其他人的诗作中,都找不出这样一首完美体现中国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精神的有着“纯诗”品质的杰作。
[关键词]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国第一诗;“天人合一”

哲学家张世英这样来表述“天人合一”与“审美意识”的关系:“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天人合一’……人心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融为一体,不可‘间隔’,这个不可间隔的‘一体’是唯一真实的。”[1](P199)“天人合一”在审美上的表现就是情景合一,也即“人情”与“物景”达到“不可间隔”的“一体”。这种“天人合一”境界,在陶渊明《饮酒》(其五)这首诗中有最典型的表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在某种意义上堪称“中国第一诗”,因为这是一首由已臻至冯友兰所界定的“天地境界”的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超乎技”而“进于道底诗”。其闲远自得之意,旷达超逸之态,直若邈然宇宙之外。此诗的高妙更在于诗人以只可感觉、不可思议的“南山”、“飞鸟”,暗示了不可感觉亦不可思议的宇宙自然生命的“浑然大全”。其兴会独绝之处在于:境在寰中,神游象外。它所表现的“情境”全在人情俗境中,但却又超拔超逸于人情俗境。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浓缩在此诗中,中国诗歌艺术的极境也体现在此诗中。纵览中国诗歌史,无论是李白、杜甫及苏东坡等这些站在巅峰的诗人的诗集中,还是其他人的诗作中,都找不出这样一首完美体现中国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人合一”精神的具有“纯诗”品质的杰作。
陶渊明见南山、飞鸟,而“欲辨已忘言”。他的感官所见者,虽是可以感觉的南山、飞鸟,而其心灵所“见”,则是不可感觉的“大全”。其诗以只可感觉、不可思议的南山、飞鸟,“表显”不可感觉亦不可思议的浑然大全。“欲辨已忘言”,就是借无言之“忘言”显示大全之浑然。这种“大全的浑然”也同时表现在“悠然见南山”的“见”不能用“望”和“看”,不但因为“望”与“看”都具有“刻意”的用心而破坏了“无心的自然兴会”,而且“见”(在文言中)还具有“见”(由此看过去)和“现”(由彼呈现未来)的双重角度。因此,“悠然见南山”至今没有出现能抓住该瞬间自然兴会神髓的英文翻译。因为这是不可译的“大全之道”,而中文古典诗歌超逻辑、超语法的自由性本身也是不可译的!结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紧承上文,稍加点化,意境全出。冯友兰认为这就是玄学家郭象所言的“玄冥之境”:“这个‘真意’就是菊花、南山、飞鸟和他自己融为一体的那一片混沌。这一片混沌是后得的,因为他自觉
‘其中有真意’。这是通过名言,名言就是上边那几句诗。但是得到这个真意以后,就要忘言,不忘言就破坏了那一片混沌。贵无论所讲的无,也有混沌这个意义。……郭象的无无论则否定了贵无论的无,肯定了他的‘无名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