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于永正教学思想.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于永正教学思想.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10/1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于永正教学思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于永正教育思想研究综述安徽省砺山县师范附属小学李兴举于永正教冇思想的界定。于永正教冇思想是广人教冇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于永正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i系列独创经验进行的理论概括,是止在形成和发展着的教育思想。它的系统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是少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贡献分不开的。其理论性主要集屮在于永正的著作和发表的文献中。它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他的课堂教学中,他在各种场合的讲演、讲座,则是其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于永正教育思想包含的主要的内容。简单的说,是“一本”、“三观”、“五重”。所谓“一本”是以学生为本;“三观”是“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所谓“五重”即为“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垂习惯”。于永正教育思想研究的现状。1999年底,教育部在南京召开“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2000年5刀原江苏省教委棊础教育办公室和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在徐州联合召开“于永正教学经验研讨会”;2003年4月在杭州宋城华美学校召开“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2006年3月浙江平湖、2007年3月河南鹤壁、2007年9月山东聊城、2007年10月山东东营都提出“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2008年9月安徽省砺山县师范附小,提出“于永正教育思想研讨”。“于永正教冇思想”最早是高万同先生提出来的。以下是我对“于永正教育思想”的几点认识:一、于永正关于教师成长1、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于永正老师童心未泯,一生信奉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他说,不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就容易理解孩子。理解是爱的别名。为什么我从来不批评没有考好的孩了?因为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体贴,因为我读小学时一次考试没考好,老师一句“别难过”的安慰语,至今令我难忘。于老师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我们要有童心,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足见他的思想并不是纯粹的语文教学思想。他已经走上大学语文,凡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方面都涉及到了,应该川“于永正教育思想”来涵盖。这里的“教育”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指于永正关于语文教学、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帅专业化发展以及他木人的成长诸多方面。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我们來分析一下于永正先生是否把他的思想都集中在语文教学方血。“为什么我从来不批评迟到的学生?因为我认识到迟到了而敢进教室要有了不起的勇气,应当给予赞许。我读小学时迟到了一次,不敢进校,索性选择了逃学!”“要理解孩子,要有童心。”这是于老师想说的意思。那么他这话时说给谁听的呢?当然是说给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人。因此,我们说,于永正在成长为全国著名特级老师以后,一方面致力于语文教学,期一方面不断反思总结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方方iOi,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教冇思想。2008年下半年,他获得了“中国教疗家”的殊荣,这标志着他的教冇思想由渐臻佳境走上成熟。“要有童心,要理解孩子”不仅包含有教育学的知识,还包含着心理学的知识,应该说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实践与一体的经验结晶。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例子:“为什么我对上课偷看课外书的学牛十分宽容?因为我上学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事!工作了,偶然看到胡适的一句话:'那些上课偷看课外书的人,往往有出息。从此,我对上课偷看课外书的人不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有些另眼和看了……于老师在《把自己教成了孩了》一文屮用了好几个例了,旨在告诫老师要有童心,要理解孩子。因此,我们说:于永正不但关心学生成长,同时也很关心教师的成长。2、应该怎样备课近儿年,我在外地参加了不少会议,接触了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方而的专家学者。当谈及于永正,他们大都把于永正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并对我提出的“于永止教育思、想”很感兴趣。我说,陶行知可有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可有教育思想,于永正为什么不可以有教育思想呢?难道非等于永正作古以后才可以吗?当我把理由谈出來以后,他们多数都支持研究,这给我很人的精神鼓舞。说到备课(语文备课),人们口然会说,这当属语文教学。但如果我们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它与教师的专业化是紧密和关的,乂不属于语文教学,至少不能等于语文教学。它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致。于永正老师2006年在《小学语文教师》第一期《我怎么备课》小说到他为什么要讲备课这一问题。“教了四十多年语文,备了四十多年的课。有些课学生喜欢,老师们喜欢,口己也挺得意。于是,冇不少既是夸奖我也是讨教我的话便送到我的耳边:'于老师,您读课文那么生动,您是怎么练的呀?’'于老师,这一课我教了儿遍了,好多东西我怎么没有发现呢?''于老师,您的这些教学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呀?'……老师们问的,实际是一个问题,即怎样备课。从上面的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备课是为了学牛,可怎样备课却是老师的问题。于老师的《我怎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