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XX 分行内部控制评价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风险、杜绝违规、防范案件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控评价工作,建立一个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目的的内控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全面、客观的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保证银行安全稳健运行、健康有序发展,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内部控制指引》,特制定本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第二条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包括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与评审等体系要素的评价。第三条 XX 分行及其辖属机构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由 XX 分行监察稽核部具体组织实施。第四条 本评价办法主要适用于 XX 分行监察稽核部开展的常规稽核项目中的内部控制评价环节。其他机构、部门自行开展的内控评价工作亦可参考本办法施行。第五条 由于监察稽核部开展的稽核检查工作规定了检查所覆盖的时间范围且仅局限于业务抽查,因此使用本评价办法得出的内部控制评价等级仅代表被评价机构在表明的稽核检查范围内的内部控制状况,除监察稽核部稽核检查范围之外所发生的案件或重大违规问题,监察稽核部不负责任。第六条 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应接受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原则上由实施该常规稽核项目的组长组织,由该常规稽核组成员具体执行。评价结果经稽核项目评审委员会审查后记入常规稽核报告。第二章 评价目标和原则第七条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主要包括:(一)促进商业银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原则。(二)促进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三)促进商业银行增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四)促进商业银行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运行。(五)促进商业银行在出现业务创新、机构重组及新设等重大变化时,及时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第八条 内部控制评价应从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一)过程和风险是否已被充分识别。(二)过程和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遵循相关要求、得到明确规定并得以实施和保持。(三)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四)控制措施是否适宜。第九条 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评价范围应覆盖辖属各二级分行、城区支行、县支行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及所有的系统、部门和岗位。(二)统一性原则。评价的准则、范围、程序和方法等应保持一致,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准确性及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三)独立性原则。评价应由与被评价的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独立进行。(四)公正性原则。评价应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章制度等为准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五)重要性原则。评价应关注重点业务,依据风险和控制的重要性程度确定重点。(六)及时性原则。评价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进行,如无特殊情况应结合常规稽核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第三章 评价内容第十条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使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