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帕金森定律————————————————————————————————作者:————————————————————————————————日期: 官场病帕金森定律生活讀書求知三联书店译者前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作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在他这本小品杂文集子里揭露和嘲弄了英国政治社会制度的弊病在读者中引起颇大反响帕金森定律一词因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许多人把它当作了官僚主义的代名词原书的出版者说这本书让全世界的人捧腹并且深思这句话恐怕正说明了为什么帕金森定律自1958年问世以来几经再版和翻译直到八十年代发行始终不衰的一个原因帕金森教授生亍1909年就学于剑桥和伦敦大学先后在皇家海军学院利物浦入学和马来亚大学等处执教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六十年代举家移居美国又在哈佛等大学授课著有政治军事历史经济等作品二十余部其中包括1968年出版的帕金森夫人定律和1979年出版的定律在继续寻求之中我曾在一九八年第八期读书发表过关于本书的介绍有位同志在看了这篇介绍文字后很有感慨地说正值党中央下大决心对我党政军民的体制及其机构从中央到基层进行全面改革整顿以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加强各级领导力量之际作为现任各方面领导者来说读读这类材料对我们是颇为有益处的尽管我们的政治制度与英国的政治制度全然不同但文中所讽刺的官债主义机构及某些作风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位同志的话语重心长寓意深远正是在这种鼓励下我把这本书赶译出来译文是根据英国约翰摩雷公司1961年版本原书共十章这里只译了九章原书名帕金森定律为兔读者误会是某种自然科学的著作改为官场病书中个别有关英国历史考据的段落和纯属英文文字上的俏皮话省略未译错误与处理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这只有求质于贤以俟来日改正了1982年2月目录一帕金森定律或曰金字塔在上升二报考人名单或曰录取的原则三委员和委员会或曰低效能的系数四人民的意志或日年会五筛选关键人物或曰鸡尾酒会的公式六大笔开支好通过或曰兴趣到此为止)七计划与设备或曰盖办公大楼八因嫉怠等死顽症或曰全身瘫痪九养老金或曰退休的年龄帕金森定律或曰金字塔在上升)要打发时间就得多找事情干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俗话说真正忙的人是匀得出时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位闲来无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的功夫找明信片要一个钟头寻眼镜又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做文章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然后送往邻街的邮筒去投邮究竟要不要带把雨伞出门这一考虑又去掉了二十分钟照这样一个忙人总共在三分钟里可以办完的事在另一个人却要犹豫焦虑和操劳整整一天最后还不免累得七死八活假如完成工作特别是文字工作的时间伸缩性如此之大那就说明工作量和做这份工作的人数二者之间关系微小甚至是毫无关系不认真办事不一定显得悠闲无所事事也不一定能从懒散上看得出来大家都承认事情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跟办这事情花费的时间应该成正比但是对这话的广泛含意特别在行政工作方面却很少引起重视政治家和纳税人相信(偶尔也怀疑)公职人员加多了一定反映了工作量增长了玩世不恭的人不信这一套他们认为职工人数成倍上升结果必定是某些人闲下来无事可干再不就是大家的工作时间一律缩短对这问题相信和怀疑全不对头真实情况怎么样呢?职工人数和工作量互不相关职工人数的增长是服从帕金森定律的不论工作多少甚至完全没有了职工人数的变化总逃脱不了这条定律可以说帕金森定律是一条生长发展的定律是经过分析研究各种与生长发展有关的因素而得出的结论因而十分重要这条定律发现还不久其真实可靠性可从下列的统计材料得到证实一般读者可能更愿意知道定律所解释的发展趋势到底包含了一些什么内在因素我们可以省去技术细节(为数甚多)先从两种动力说起就我们目前要探讨的问题来看有两个无须解释就十分明白的事实可以代表这两种动力其一当官儿的人需要补充的是下属面不是对手其二当官儿的人彼此之间是会制造出工作来做的为了弄明白上面说的第一个因素我们假设有个当官儿的君他觉得自己劳累过度了究竟他的工作真是太多还是只不过他自我感觉如此这倒无关紧要需要顺便提一提君的感觉或许是幻觉很可能是由于他的体力渐衰而引起的这本是中年人常见的正常现象嘛!不论工作繁重是真是假反正他只能在三个补救办法中取其一一个办法他提出辞职第二个要求让同事君来分担自己的工作第三个要求增加先生和先生来当助手按照历史上一贯做法君恐怕毫无例外地要选择第三个办法因为如果辞职他就失去了领取养老金的权利请来级别和自己相当的君等到日后上一级的君终于退了体岂不是在自己晋升的道路上树立了对手因此君宁可要级别比自己低的先生和先生来归他领导何况二位的到来等于提高了他的地位他可以把工作分作两份分别交给先生和先生掌管自己成了唯一掌握全面的人说到这儿有必要强调一下先生和先生二位是缺一不可的单单补充一个先生那可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只让一个先生分担的工作先生几乎充当了原本就不想要的君的角色先生成了唯一可以顶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