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翡翠的系统鉴定法【摘要】翡翠被称为“玉石之王”,通过对翡翠的矿物成分及化学组成、物理化学特性、结构、品质及人工优化处理方法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对翡翠进行系统的鉴定,总结出天然A货翡翠、人工处理的B货和C货翡翠的肉眼鉴定、常规仪器鉴定的特征。【关键词】翡翠;肉眼鉴定;仪器鉴定;A货;B货;C货1引言天然优质翡翠的价格极为昂贵。市场上以假乱真,以劣充优及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特别是出现了各种翡翠仿制品和人工处理翡翠,作假的方法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高明,给翡翠的鉴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宝玉石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翡翠的质量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规范和发展宝玉石市场、维护供销双方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翡翠的基本性质[1]翡翠的物理性质是翡翠鉴定的基础和依据。翡翠是以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和少量闪石、长石类等矿物组成的集合体,纯净的硬玉为白色,由于Cr、Fe、Mn等过度元素的代替作用而表现出绿、黄、红、褐、紫等色调。其结构主要有柱状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及纤维状变晶结构等。,对光反射到翡翠表面上表现为星点状闪光,俗称“翠性”,是翡翠与相似宝玉石区别的重要鉴定特征。~7级。-,,随Fe、Cr等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半透明至不透明,极少为透明;-,;多色性不明显;天然翡翠绝大多数无荧光,少数绿色翡翠有弱绿色荧光;在紫光区437nm处有一强吸收线,由Cr致色的绿色翡翠具630nm、660nm、690nm吸收线;天然绿色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不变色。3翡翠的肉眼鉴定肉眼鉴定是翡翠系统鉴定的基础。市场上的翡翠基本分为3类,即A货、B货、C货。A货翡翠是指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翡翠制品;B货翡翠是指经强酸浸蚀和注胶(浸蜡)的翡翠制品;C货翡翠是指经人工染色的翡翠制品。A货翡翠通常可见大小不同的片状闪光,即“翠性”;颜色丰富多彩,分布不均,有色根;透射光观察抛光的翡翠成品,可见翡翠颗粒相互结合的边界呈现出丝缕交错的现象;天然翡翠表面光滑,具有明亮的玻璃光泽,用手掂重有较沉重的感觉。B货翡翠直观上整体呈泛白色,经酸处理过的翡翠的绿色显得很艳丽,而且与质地的白色界线截然分明,很不协调;由于裂隙中有有机胶的充填,光泽明显偏暗,呈树脂光泽或蜡状光泽,敲击声音沉闷;B货成品表面通透,内部混浊,因酸洗时溶去了不透明黑斑,充填有机胶后使其变得通透,而在酸未触及的内部透明度差,混浊不清。C货翡翠的颜色在裂隙中较为集中,呈丝网状分布于表面;人工上色的绿色不纯正,偏黄或偏蓝,颜色无根、无形、有浮感;染色部位与非染色部位透明度相差不大,或反而降低。4翡翠的仪器鉴定常规鉴定仪器的检测翡翠鉴定常规仪器有折射仪、电子天平、10倍放大镜、宝石显微镜、偏光镜、紫外荧光灯、分光镜以及查尔斯滤色镜。A货翡翠鉴定时利用电子天平测定其相对密度,常用静水称重法;折射仪测定其折射率,通常采用点测法;10倍放大镜或宝石显微镜观察翡翠的结构;分光镜测定其特征的吸收光谱;紫外荧光灯观察是否有荧光;偏光镜测定其光性特征,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样品3600,出现全亮的现象;绿色样品在查尔斯滤色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