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英雄烈士保护法解读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重在宣示、尊崇一切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烈士,表明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这部法律的实施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制定背景和起草工作指导思想、原则及主要内容加以介绍。一、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制定背景和起草工作指导思想、原则近年来,社会上有些人以“学术自由”“还原历史”“探究细节”等为名,通过网络、书刊等丑化、诋毁、贬损、质疑英雄烈士,歪曲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发生侮辱、诽谤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等英雄烈士群体、个人引起的诉讼案件。抹黑这些代表性的英烈群体、人物,否定中国近现代历史,其实质是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引起社会各界愤慨谴责。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英雄不容亵渎、先烈不容诋毁。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群众来信都建议尽快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以法律的武器守护和捍卫英烈。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英雄烈士保护立法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五条明确规定侵犯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公共利益的,承担民事责任;2017年7月启动了英雄烈士保护立法程序,法工委抓紧研究起草工作,广泛听取并吸收采纳各方面意见。12月委员长会议将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十一次会议审议,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二审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起草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起草工作坚持和把握的原则:一是突出保护重点,本法保护范围包括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人类进步而英勇献身、毕生奋斗的英雄烈士,重点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英雄烈士。二是突出弘扬英烈精神。加强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缅怀、崇尚、学习英雄烈士的正气和浓厚氛围。针对现行褒扬制度存在侧重物质保障、对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规定不够的情况,通过完善缅怀纪念形式,表明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的坚定态度和立场。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本法整合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关于英雄烈士保护的规定,与民法总则、烈士褒扬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相衔接,同时又根据实际需要,完善了相关制度措施。二、英雄烈士法保护法的主要内容英雄烈士保护法综合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围绕国家褒扬、纪念、宣传英雄烈士,全面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正能量。主要内容包括:(一)阐释英雄烈士的历史功勋,明确英雄烈士的保护范围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古往今来不断涌现的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条表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