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形状。2、通过各种观察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形成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3、使学生感受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每组一个小熊猫,PPT。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师:孩子们想听故事吗?坐端正边听边思考故事里的问题。(播放盲人摸象动画)师:同学们为什么会哈哈大笑呢?大象真的像他们摸到的那个样子吗?生:不是,他们只是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并没有摸到完整的大象。小结:虽然是同一只大象,但引擎为摸的位置不同描述的形状就不同,要想知道事物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二、活动开展,步步深入。1、活动一,本位观察,初步感知。师:今天老师为每组请来一位小客人,他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我们看看他是谁?(出示小熊猫)。你们认识他吗?给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介绍熊猫,渗透保护珍稀动物意识。师:(指熊猫)这是熊猫的前面,这是熊猫的后面,这是熊猫的两个侧面。师:现在请小组长拿出自己组的熊猫,放在桌子的正中间,前面朝着老师。学生动手放熊猫。师:请小组的4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四周,身体坐直,眼睛正对着小熊猫,观察自己的面。说说你能看到小熊的哪个面?看到了哪些部位?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贴图片板书4个位置。小结:刚才这个小组观察的都是同一只熊猫,为什么看到的部位却不一样呢?看来,从不听位置上看到的熊猫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2、活动二:换位观察,建立表象。(1)前后观察、比较。师:只观察到小熊猫的一个面,我们了解了小熊吗?要想了解小熊,我们还要全面观察。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移动到小熊猫的前面,从这个位置认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相互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划比划。生有秩序的下座位观察,互相说。师:现在请小组中每个同学轻轻移动到熊猫的后面,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又看到了什么?互相说一说。生有秩序的下座位观察,相互说。师:请所有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回忆刚才看到的前面和后面,你有什么发现?生:前面有脸、手、脚。后面看不见。总结: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前面和后面的区别。(2)观察两个侧面师:刚才有2个位置观察到的熊猫对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回到这两个位置上去看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师:先请同学们轻轻移动到这一个侧面,观察并记住他的样子。(学生随着老师指挥到相应位置上去观察)师:再请同学们轻轻一动到另一个侧面,观察并记住他的样子。(学生随着老师指挥再到相应的位置上去)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一个侧面有蝴蝶结,另一个侧面没有。师:还有其他不同吗?(引导学生说出小熊猫的脸和四肢朝向不同)小结:刚才经过仔细观察,对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有了清楚的认识。3、活动三、角色扮演,实物与图形相结合。出示主题图师:接下来,我想跟同学们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这里有4个小朋友分别站在小熊猫的4个面,你行扮演谁就站到他的位置上,看看他看到的是小熊猫的哪个面,看到的娜幅图?学生分别扮演4个小朋友,并用这样的句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