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论林语堂对唐传奇《莺莺传》的改编.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林语堂对唐传奇《莺莺传》的改编.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0/7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林语堂对唐传奇《莺莺传》的改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林语堂对唐传奇《莺莺传》的改编吕贤平(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林语堂认为唐传奇《莺莺传》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小说,对其喜爱有加。元稹《莺莺传》的思想意义比较复杂,林语堂《中国传奇》将其改编以新形式写出。林氏认为元稹小说记此事,托名为张生,实际上是元稹的自传;林语堂同情莺莺的悲苦命运,不满元稹始乱终弃的行为,以为就元稹人品而言并不见重于世。这些思想决定了林氏改编《莺莺传》而成的小说无论在叙事内容还是叙事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的特征。关键词:改编;元稹;以诗证事;女性;爱情婚姻作为唐传奇名篇,元稹所撰《莺莺传》对后世影响深远。当时即有元稹友人李绅作《莺莺歌》、杨巨源作《崔娘诗》,并广为传唱,后赵令畤将其谱成《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王实甫改编成《西厢记》、关汉卿有《续西厢记》杂剧,直到明清与《莺莺传》有关的作品都不胜枚举,以至于此类题材故事早已经自成一个系列。《莺莺传》在创作思想上是有缺陷的,同时它的思想意义也比较复杂。就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说,是想通过崔张爱情故事来宣传一些落后的封建观念,包括为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进行辩护、宣扬女色误人误国等。但我们看到作家创作的主观意图和作品的客观效果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后世的读者往往被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所打动,对莺莺的善良心地和悲剧命运产生同情,并谴责张生的背信弃义行为。鲁迅曾经指出:《莺莺传》所写故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1](P492)并指出“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2](P53)同样,小说中莺莺获得了林语堂的同情,张生引起了他的反感,在改编小说的“前言”中,林语堂态度鲜明地指出:“元稹薄情,弃却莺莺,自行捏造荒谬之借口……元稹尚厚颜称张友闻张与莺莺决交后,誉张为‘善为补过’,元稹虽为名诗人,后且身居高官,以人品论,并不见重于世。”[3](P100)上述思想决定了林语堂《中国传奇》中此篇小说的改编特征。一、以诗证事,将元稹之诗作为结构全篇的线索唐传奇《莺莺传》中张生形象是否有作者元稹的投影,学界一直都有争议。宋人王铚《辨<传奇>莺莺事》、刘克庄《后村诗话》,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瞿佑《归田诗话》,今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陈寅恪《读<莺莺传>》、孙望《<莺莺传>事迹考》等均指元稹为“张生”原型。唐传奇《莺莺传》是一篇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张生的经历确实包含作者元稹自1己的影子,张生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行为,在元稹的生活中是能够找到确实的事例的。唐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形象应该是元稹青年时期的情人的缩影,她与元稹有过私情后来被弃。[4]林语堂也认为唐传奇《莺莺传》所述故事即为元稹的亲身经历,他将唐传奇《莺莺传》与元稹诗歌对照,以诗证事,得出“元稹之诗歌及传记中若干事故,即可断定元稹实写自己”未尝不可。在本篇“前言”中说:“元记此事托名为张君瑞事,实则显系自传。其中日期、事件、人物,与元稹本人情况皆极其真实一致,而作者本人之真情流露,尤非写个人之情史真传者不能到。”[3](P100)改编小说中林语堂径直以元稹作小说男主人公,尤以其相关诗篇作为小说构建情节发展的脉络,可谓独运匠心。小说开头元稹回忆二十年前晓寺钟声的那段场景即源于元稹《春晓》“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5](P642);崔、元初会佛寺,据元稹《莺莺诗》“依稀似笑还非笑,仿佛闻香不是香。”[5](P641-642)林语堂将诗的意境移入其中,暗合诗意,以此刻画元稹和莺莺相爱的心境相当传神。相较六朝小说,唐代传奇虽“叙述婉转,文辞华艳”[2](P44),但与后世通俗小说相比还是简略许多。林语堂依照改编小说情节的发展,以元稹之诗作为小说情节展开的线索,填充了唐传奇《莺莺传》中许多叙事空白,并且成为他建构故事情节的主要手段。唐传奇《莺莺传》中张生在热心红娘的启发下“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5](P672—673),小说没有将此二首诗标出。林语堂不满于“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从元稹《古艳诗》中引用两首补足之,即“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流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3](P109)元稹利用莺莺的春思和才情,以诗挑之,用男女风情之故事并暗语、暗示之法以启发莺莺。张生初见莺莺几神魂失据,寝食不安,私会之后,态度便逐渐不同。对于科举功名的追求在他看来比莺莺这个女子更重要,而为了追求前者,他宁可抛弃后者。当张生赴京考试,“文战不胜”,“遂止于京”时,他并没有决定跟莺莺公开地结成婚姻,但却“赠书于崔,以广其意”,林语堂有感于唐传奇《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却无张生致莺莺之信”,遂在改编小说中“取元稹《古决绝词》(三首)之意补足之。”[3](P101)其一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