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阳江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121号)和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粤残联〔2017〕28号)精神,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和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依据《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阳府〔2016〕4号)和《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方案》(阳府〔2016〕36号),制定本规划。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九大”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各项任务。——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残疾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市直、阳东、阳西3个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2个改建项目投入使用,全市残疾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突破,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市50个镇(街道)全部实现“三有”(有工作内容、有牌子、有人管),70%的镇(街道)理事长享受正股级待遇,90%的村(社区)建立残疾人协会,全市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均配备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并落实镇级专职委员3000元/月工资待遇和村级专职委员不少于200元/月工作津贴。——残疾人康复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贫困精神病患者服药和住院救助、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适配、盲人定向行走免费训练、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和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等一批康复保障性救助制度相继建立。“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活动、全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先行先创活动、送服务下乡、“长江新里程计划”、“七彩梦行动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和居家康复服务等一批重点康复项目得以实施,4万多人次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0840例(其中免费3314例),低视力康复401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786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664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812人,聋儿语训155人,验配助听器64台,适配残疾人辅助器具5600件,装配假肢和矫形器349例,资助精神病人服药和住院治疗1866人次,为690名残疾人提供免费上门居家无障碍改造和居家康复服务。——残疾人教育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努力巩固和提升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该校先后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县和阳春市先后新建成了特殊教育学校,阳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加挂了特殊教育幼儿园的牌子,填补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空白。同时,我市建立了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制度,对就读大中专院校残疾学生每人一次性资助3000元。截止2015年9月底,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增收。“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培训基地1个,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培训基地2个,县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培训基地2个,实现全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培训基地全覆盖,安排1572名残疾人就业,免费为3423人次残疾人提供农村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扶持实现个体就业及其他形式就业残疾人5000多人。——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残疾人民生底线进一步筑牢。“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城乡重度和低保残疾人免费参加医疗、养老保险等多项特惠政策。,残疾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率达95%以上,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率达90%以上,资助900户(5000元/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2012年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4万多残疾人,补贴标准逐年提高,残疾人生活津贴从100元/人·年提升1200元/人·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600元/人·年提升到1800元/人·年,有效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0—6岁残疾儿童康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等指标纳入同级政府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考核监测范围。——残疾人信访维权机制建设取得突破,切实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立了市县两残联信访维权工作联动机制和涉残工作密切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定期通报制度、信访残疾人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10多起残疾人集体上访或异常上访案件,实现残疾人集体上访事件零发生。——残疾人文体宣传工作取得突破,进一步丰富了残疾人的文艺体育生活。2012年残疾人运动员何茵获得伦敦残奥运女子自行车项目冠军,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实现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我市获1金3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