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内镜室工作规章规章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26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镜室工作规章规章制度.doc

上传人:2024678321 2019/10/8 文件大小:2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镜室工作规章规章制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用标准文案内镜室工作制度1、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严格遵守医院及内镜中心工作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或旷工;3、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礼貌待人,耐心解释,避免与患者发生任何冲突;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4、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5、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6、归档保管好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洗,最多3—5个病人要冲洗一次。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内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基本要求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内窥镜室设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进入消化道的胃镜、肠镜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份后再进行消毒。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消毒剂,如2%戊二醛消毒浸泡10分钟或者邻苯二甲醛侵泡5分钟,活检钳应统一送往供应室灭菌。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必要时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二、管理要求1、负责内镜清洗的工作人应严格按照卫生部2004年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内镜的清洗、消毒、储存及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3、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过程中,要增强防护意识,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操作。4、建立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齐全:并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5、院感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储存方法进行监督管理。6、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按《内镜规范》要求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待备用。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登记制度1、内镜室要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型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清洗人等事项。2、消毒剂尝试必须每天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3、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4、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