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白头叶猴-黄乘明
主讲人简介:
黄乘明, 1963年6月出生,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任广西师范大学野生动植物研究所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生态学》学科带头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生态学》主任。
主持科研项目和参与的重大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洲发展银行项目、国家林业局项目等。十多年来,发表科学论文共五十多篇。
内容简介:
一种叫白头叶猴的灵长类动物世代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的石山地区,它们美丽、珍贵而奇异。目前,白头叶猴在国外没有活体和标本,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之一。白头叶猴的生存空间比大熊猫还小,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具有更多与人类相同的遗传基因,同时由于它们具有更加复杂的社会形态,白头叶猴的研究的价值并不亚于大熊猫。
白头叶猴聪明伶俐,晚上居住在石灰岩山洞里,白天出来觅食。它们还是攀岩高手,在陡峭的岩壁上攀爬自如。
当地的农民在耕种甘蔗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够看见在周围山上觅食和嬉戏的白头叶猴,它们通常一家老小十几口生活在一起。它们是结群生活的,群也不大。小的群就是五、六只,多的话也有十几只,很少有超过二十只的。那么为什么有些群大,有些群小呢?那就跟它的这个猴王的领导能力有关系。如果一个猴王它的领导能力很弱,它这个群大了之后,一部分猴子就跑掉了,就变成了新的群,自己再剩下来的就没有多少了。这样的猴群就会比较小。所以一些新形成的猴群,就类似于家庭一样的,新形成的家庭数量就少。而一些比较久的没有分群的这么一些群就会大,可能会多到十几只,甚至会达到二十只。这么一个结群生活的社会,里面,成年的公猴就只有一个,就是猴王。其他的就是一些成年的母猴,这是一种一夫多妻制度的社会。在这个猴群里面还有一些未成年的小母猴、小公猴。而这些小的母猴,当它们长到三、四岁,性成熟之后,这些母猴是留在猴群中,跟着它的母亲和其他的阿姨们一起繁殖后代。而这些小公猴,当接近性成熟的时候,离开了它们的出生群,到其他的猴群中去当王。
白头叶猴和人类共有一个生态家园,在石山和农田的过渡地带生长着白头叶猴赖以生存的植物,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类的一些行为却破坏了这种宁静与平衡。在最近刚刚结束的第6届国际灵长类保护大会上,白头叶猴首次被列入世界上25种最濒危、最需要保护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广西师范大学黄乘明教授让我们认识了这种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
(全文)
白头叶猴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猴子。之所以叫白头叶猴,瞧它的头这个图,像一个老爷爷坐在那里一样,头是白的,肩也是白的。这只猴子也是看着地上的食物,头是白的肩也是白的,白头白肩。又瞧它的尾部,一半是黑色的,一半是白色的,所以叫做白头叶猴。身体非常修长,很苗条,白头叶猴非常苗条,尾特别长。我们现在看到白头叶猴头是白色的,肩是白色的,像个老头子一样的,它生下来并不是这样的。白头叶猴生下来的时候,瞧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得到,白头叶猴生下来非常漂亮,全身的毛发是金黄色的。如果我们不是我们去从它出生观察到它长大,谁会相信一个全身是金黄色的猴子能够长成头是白的,肩是白的,然后全身是黑的这么一个猴子呢!的的确确金黄色的猴子金黄色的幼仔,就是白头叶猴的小猴子,一年之后这个金黄色的猴子、金黄色的幼仔就开始慢慢慢慢变颜色了。首先是身体的中部慢慢变成灰色,灰黄色,灰色,再变成黑色,头部也开始慢慢慢慢变,一岁半之后,除了身体大小不同以外,体色基本上和成体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