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资料.ppt

格式:ppt   大小:3,246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资料.ppt

上传人:ouyangxiahe 2019/10/11 文件大小:3.1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资料.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考纲解读及分析解读:P16考点一: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①职责: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管政令的草拟、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②特点: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③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避免决策的失误。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完善。后世沿用。1、三省六部制2、科举制(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2)内容A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3)意义这种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的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营造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影响西方文官制度;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明清时期,科举制日益僵化,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文化专制工具。3、唐朝藩镇割据(1)形成:唐中期,朝庭在地方设置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庭藩镇,实际上拥有较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自主权,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此局面形成于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的局面实际上就是藩针割据局面的延续,终于北宋的建立。(2)影响: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4、隋唐民族关系(魏晋南北朝时交流融合)(1)对内:开明的民族政策(2)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通发达,陆海丝绸之路兴盛,中华文化圈形成【辨析】唐代三省六部制与雅典民主政治、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三者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权,但唐代分权的目的在于皇帝集权;雅典的民主政治本质上是奴隶主专政;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则是为了防止专制和独裁的出现,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检测】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台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朝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 ),,做出集体决策【解析】本题易错选B或C项。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防止三省专权,加强皇权是设立三省六部的目的,故A项错误;设立政事堂的目的正是为了防止出现三省互相推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故B项正确;政事堂仅仅是三省集体办公,不涉及政务公开,故C项错误;决策权属于皇帝,不涉及做出集体决策,故D项错误。史料研读:中央集权的加强角度1: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答案】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角度2:唐朝的政治制度材料《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答案】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影响: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与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该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史料研读: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角度1:汉代察举制的弊端及其变革材料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于是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摘编自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的原因。【答案】内容:被举荐者限年龄在40岁以上;察举与考试相结合,有真才实学者方可任用;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原因:察举制存在明显弊端,如举荐方式容易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