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摘要:结合乡村卫生室与基础设施的现状,针对乡村医生队伍整体服务能力、乡医基本保障等当下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资金来源、人才培养制度、政策落实、双向转诊模式等相应方面探讨加强途径与措施。关键词: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对策自1985年起,农村广大的“赤脚医生”队伍逐渐转变为乡村医生。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医生称为乡村医生。[1]直至今日,乡村医生仍是离广大农民群众最近的医疗群体,是农村居民获得最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保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医疗水平和责任心等直接关系到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而目前,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仍然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乡村医生空白村,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就医问题和医疗改革的进程。因此,无论从当前或长远看,都要加强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2]一、乡村医生队伍现状与问题(根据修改意见,问题应当从数量、质量、结构、能力四方面来谈,比如数量少、年龄老化、青黄不接,这都只反映了数量问题,质量可以从学历和医疗水平来谈(我觉得和能力有点重复,你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点),结构的话,乡村医生主要是哪一类的医生?与大医院各科室齐全来比,结构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一)年龄老化断层严重[6],乡村医生数量有限大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辖18个乡镇,273个村(居),共有1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所(站、室)372家。虽然平均每个村拥有一个以上的卫生服务点,但在一些偏远且人口较少的村庄没有卫生所,而人口较多的村庄同时拥有多个卫生所,这就使得那些在“空白村”的农民不得不走上好几公里去另一个村看病,极为不便。此外,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仍以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老三件”为主要设备,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导致农民一旦有医疗需求就到县市级医院,缺乏对乡村卫生所的信任。[3]长此以往,乡村卫生所的设备使用率降低,进而缺少更新换代的动力,如此恶性循环,无法解决百姓在家门口看病的问题。因此,乡村医生人数以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投入资金在数量上的不足,成为了阻遏乡村医生队伍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这句话从数量上进行描述,但无法改变整段都在讲卫生室覆盖不足这一环境问题,而非队伍问题)。(二)常见药品种类不全,医疗服务质量较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同时也带走了学龄的孩子。于是,农村略显萧条。大量流失的人口即病源(讲的是环境因素),加上由于村卫生所的报销比例低于乡卫生院的,农民更愿意选择去规模更大,报销更多的乡卫生院,这就使得村卫生所的患者数量大大减少。加上近年来药品零差率制度实施后,村医不能靠卖药为生,生活难以为继,缺少了丰富药品种类的动力,使得适合患者病情的药品供应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国民健康。[4]285因此,由于乡村服务对象的减少带来的乡村医生服务质量的下降也是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之一。(只有最后一句点到服务水平/质量不高,问题同第一段)(三)基本保障缺乏,行医风险提高(不行)据了解,当地政府为了给村医提供补助,一般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村医纳入卫生院编外合同制人员管理,让他们成为基层网络最末端的卫生服务人员,(讲的是当下的医疗体制,而非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