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央党校景观设计-俞孔坚.doc

格式:doc   大小:61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央党校景观设计-俞孔坚.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0/12 文件大小:6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央党校景观设计-俞孔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共中央党校东区景观设计 在中共中央党校这样的非常地方,营造一个寻常景观。简洁的条带状肌理,显现场地上曾经寻常百姓人家的痕迹、生态化的水岸和下垫面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探寻技术解决途径,野草的大量使用彰显乡土与生态意识。一、现状背景:一个非常的地方作为培养中国执政党高层官员的非常之地,中共中央党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之北侧。现址校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总占地102余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布局基本为中轴对称。主体建筑群从南门开始,一线展开,由此分隔东西两大园区。西部园区已建成,为仿古山水园林,湖石拱桥,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其间点缀;东部园区原为小学校区、家属区和营房区构成的平房区。场地基本肌理为四合院落。这些平房在近年来的校园扩建和改建过程中被逐渐拆掉。东区的园林曲水已经延伸到西区,湖石和花岗岩水岸也随之而至,营造水景园林可谓不遗余力。针对这样的非常地方,委托方的期望也非常之高,“全国样板,国家典范,世界一流”被作为评价设计好坏的标准,并决心不惜代价,期待着“非常景观”的营建。所以,一个月后,当设计者将一个“寻常景观”的方案呈示给校方的时候,具体管理部门的人员都担心:“这样寻常的方案能被决策者接受吗?”——它既没有威严的轴线和奇特的构图,也没有金碧辉煌或精致玲珑的园林建筑;既没有大树和怪石,也没有花坛和浮雕;既没有奇花异卉的装点,也没有花岗岩汉自玉的铺陈,一切都是普通而价廉的。令人庆幸的是,在一个由建设部、科技部领导和党校决策者组成的评审会上,这个以构图简洁、野草繁茂、造价低廉为特点的“寻常景观”,却被顺利地接纳了,并在一年之后变成了现实。二、问题与挑战场地现状有众多问题,给设计者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与机会:(1)场地毗邻学院宿舍区,是晨读和傍晚散步的好去处。如何满足这一功能,是设计是否“有用”的评判标准。(2)场地上有许多树木,包括毛自杨、刺槐、白蜡等,它们是原有景观的历史遗存。如何保留场地林木,并有机地结合到新的设计中。同时让它们成为场地记忆和故事的元素,是设计能否具有意味性的一个挑战。(3)水岸硬化,缺乏生态性,生物和水生植物鲜见。水质较差,水体的可达性和整体绿地的使用效率低。如何打破现有硬化水系的僵局。恢复和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并能使之具有可达性和亲水性,是本设计是否具有生态性和人性化的最主要挑战之一。(4)作为一个非常之地,具有强力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期待,是对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和精神风貌的展示,也具有对全中国各级决策者如何进行城市景观建设的示范作用。于是,如何体现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开放精神和创新态度,关于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市的求真务实的作风,便成为本设计的最主要挑战。于是,有了白话式的寻常景观的设计。三、设计对策与特色:寻常景观(1)从寻常百姓人家和日常人的需要中,寻找场地肌理。保留场地内的全部现有树木,整体布局采用场地曾经的四合院和胡同肌理,条带状的种植带为房屋基地的意象,并与作为胡同意象的砂质步道相交替,其间分布方块状的“四合院”;条形种植带为密植幼苗,而“四合院”内为砖块铺地,植柿子树,形成满堂庭荫,树荫下布置休息座椅。这种近似于当地原有聚落的空间结构和尺度,旨在唤起相应空间体验的记忆;同时将场地西侧的学院宿舍区与东部水系景观建立起视觉和便捷的步行联系,为学员的休憩提供方便。一条斜向对角直路与东西向的条带肌理相交叉,沟通西南角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