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甘谷县抗旱造林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甘谷县抗旱造林技术.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10/13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甘谷县抗旱造林技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甘谷县抗旱造林技术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3-38-02根据甘谷县自然条件和多年的生产实践,文章从整地技术、树种选择、栽植技术等方面总结了适合甘谷县的抗旱造林技术。希望能为该区域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产生一定的效果。1整地技术整地的目的: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有利于苗木成活,促进生长。这一措施对干旱区造林尤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整地最好提前半年或一年进行。整地时间一般以雨季最为理想。,故叫做鱼鳞坑。多用于坡面破碎的干旱山地。坡度越大的地方,坑的规格应当越小,这样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面蚀严重、土层较厚的地方采用。沟的规格一般为:上口为90cm,底宽30cm,沟深40cm,土境的大小现状基本与沟断面倒置相似。,在较缓的山地和平原均可釆用,穴的形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挖穴时先将表土放在一边,将心土挖出放在穴的下沿,做成拦水境,然后将表土填回坑内。2径流集水整地汇集径流造林。是将有限的降水集于植苗穴内,提高对水分的利用率,使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得以提高。,,首先从圆心开始挖土,逐步向外扩大,所挖部分的直径为60cm,即为栽植穴。挖出的熟土堆在最外边,在生土周围堆成漏斗式径流面,径流面的斜度为20°,植树穴直径长60cm,深40cm,最后把熟土填回穴内,修成后的径流表面外高内低似漏斗状,,径流面的表面要打实拍光。,可采用扇形和V字型整地。在半干旱区应用,省工省时,集水效果理想。扇形整地按造林设计要求,沿等高线打点,以点为中心向坡上两侧扩展,上面大下面小,修成扇形的径流面。整地时先铲除扇形集水面上的杂草,然后打实拍光表面,以利于径流入穴。在径流面下沿挖一棵树穴,树穴的大小根据径流表面及最大径流而定。V字形集水整地,是径流集水中最简单的一种整地方式。简单易行,集水效果较好。规划设计和扇形整地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就是将V字形的两条夹角线挖成宽30cm、深15cm的内沿低外沿高的流水线,即流水线的里边不起沿,外边要起沿,使两条夹角线内的径流表面产生的径流,由于V字两条流水线的作用,从而使雨水流入树穴之中。,土层较厚的坡面。现将坡面沿等高线截成数段,每段宽度不小于6m,在每段内栽植树种。确定网格的大小,可采取1mX2m,,2mX3m、4X4ni等。网格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