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装订线
。。。。。。。。。。。。。。。。。。。。。。。。。。。。。。。。。。。。。。。。。。。。。。。。。。。。。。。。。。。。。。。。。。。。。。。。。。。。。。。。。。。。。。。。。。。。。。。。。。。。。。。。。。。。。。。。。。。。。。
《咬文嚼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二、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三、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学习重点
一、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二、通过练习,培养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方法
一、立足课本整体感知二、跳出课本拓展延伸
三、品评鉴赏培养能力四、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学习课时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二、文体知识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问题导学
一、注音:
锱铢( )镞( )岑( ) 牍( )下乘( )蕴藉( )付梓( )
二、整体感知,探究文本
1、阅读方法指引
略读全文,感知文章大意
找重点段,圈画关键语句
理清思路,厘清材料观点
审核:______签字:_______小组:_______ 学生评价: A B C 编号:
2、快速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关键句子。
3、理清结构。
(1)什么是“咬文嚼字”: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的目的: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①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②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3)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①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避免套板反应
②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4、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1)郭老改词一例说明什么道理?
①引出中心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②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牛刀小试一:
(07江西)按表达要求在规定空格内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
5月3日校长是在会上向灾区提议捐款全校师生
①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
  ②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答案①校长是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或: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3日)。
 ②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2)李广射虎一例说明什么道理?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牛刀小试二: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