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教育论文弱势群体管理论文: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与教育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现。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分为经济弱势、学习弱势、身心弱势、能力弱势四种类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健全资助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主要策略。[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策略[作者简介]白雪峰(1974-),男,黑龙江肇州人,鞍山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副研究员,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辽宁鞍山114007)[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家访模式研究”(课题编号:08FD3018)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校园构建研究”(项目编号:05JA71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45-02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的经济成分、收入、分配、就业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弱势群体显现出来,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影响到大学的教育公平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因此,对当前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进行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于强势群体不断转化的概念,主要指在校大学生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体等原因,导致其在教育资源占有、机会获得、社会竞争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处于不利境地的特殊学生群体,主要分为经济弱势型群体、身心弱势型群体、学习弱势型群体和能力弱势型群体四种类型。(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笔者把大学生弱势群体分成四种类型:一是经济弱势型群体,即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群体在大学生中约占20%~30%的比例,其中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约占10%左右。由于经济窘迫,有的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虚荣心理,盲目攀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学生不顾学业,过多地进行勤工俭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不能顺利完成学业。二是身心弱势型群体,就是指身体有残疾、体质较弱、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群体的突出表现是抑郁、狂躁、自私、嫉妒、封闭、敏感、漠视生命和目空一切。三是学习弱势型群体,就是指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群体。四是能力弱势型群体,就是指语言文字、组织协调、就业竞争、人际交往等能力差的学生群体。(二)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每一类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造成经济弱势型群体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如地区差异、城乡差别、高校缴费上学。家庭因素,如居住在农村农村、城市下岗家庭,或因突遭重大变故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造成身心弱势型群体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如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压力导致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脆弱,不敢面对现实生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旧的价值理念受到怀疑和破坏,而新的价值体系又没有完全建立,导致部分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和心理上的畸形,如贪婪、冷漠和躁动等”①。家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