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修订说明
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教基
号文件),将普通高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部分学科的必修
课课时也略有增减,为此,需要对全日制中学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
学、生物、历史、地理八科教学大纲的高中部分进行修订。外语、物理、化
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六科教学大纲修订后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这两部分教学大纲的总要求相当于或略低于现行教学大纲。语文和数学两科
在高中三年均为必修课,这次也对这两科教学大纲的内容与要求进行了修
订。高中必修课教学大纲是必修课教学的依据、教学评估的依据、会考的依
据和高考命题的依据;高中选修课教学大纲是选修课教学的依据和高考命题
的依据。
全日制中学
历史教学大纲①
(高中部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历史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了解历史,才能
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学
习。
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
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
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
国主义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
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
二、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封
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进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
比资本主义社会进步,而且本质上不同于以前的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史
教材的叙述要有助于阐明这一客观规律,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
引导他们向前看。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
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集中地体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
力之一。历史教材应该体现这一原理。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教材应该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
科学文化等方面叙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伟大作用。但是一些历史人物对历
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应该正确地、具体地、实事求是地给以叙述和评价。
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和批判。
(四)历史教材要有机地叙述各社会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
展情况,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辩证
关系,不要平铺直叙,互不联系。要反对无视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机械唯物论
①根据教学需要,高中历史教学的课时与教材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本大纲未作变动。
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强调上层建筑反作用、忽视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唯心论
观点。
(五)我国是一个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各民族对祖国都作出了贡献。中国历史叙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历史,体现祖
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赞成平等的联合,不赞成互相
压迫。各族人民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共同
反抗外来侵略。对这些内容,教材应该充分反映。同时也应该反映历史上民
族之间比较重大的斗争。要具体分析民族之间的矛盾,不能把民族斗争简单
地归结为阶级斗争。
(六)中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地广人众、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
传统和优秀文化遗产。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曾经处于前列地位,并
对亚洲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有过重大影响和贡献。世界历史教材的某
些部分要结合中国历史加以叙述,正确体现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和地
位,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七)世界历史范围广,头绪多,必须重点突出,有所取舍。为了使世
界历史教材能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概貌,要求注意以下几方面:
.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形态及其变化,尽可能叙述明白。
.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或地区对人类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就多写,
反之就少写或不写。
.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殖民国家侵略亚、非、拉美的概况;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概况;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
反帝、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