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佐哈尔多元系统论.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佐哈尔多元系统论.doc

上传人:drp539607 2019/10/18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佐哈尔多元系统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 彭 萍    来源:.    点击数:2279    更新时间:2005-1-8    文章录入:xhzhang]【字体:】摘要:本文对埃文—佐哈尔的“多系统论”和辜正坤教授的“多元互补论”进行了介绍、分析,分别探寻了两者的思想渊源以及产生背景和研究层面,试图从比较翻译学的角度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的译学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翻译;多系统论;多元互补论;比较翻译学 一、 引言 “多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由一系列不同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系统组成。同时,埃文—佐哈尔(1990: 45-51)在“多系统论”中也谈到了翻译文学在文学这个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翻译文学的地位影响着翻译实践,这一点对于我国的译学建设和翻译理论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无独有偶,针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翻译标准问题,辜正坤教授提出了“多元互补论”,在我国翻译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我国翻译标准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佐哈尔的“多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被若干译者译成了“多元系统论”,这就和辜正坤教授的“多元互补论”发生了混淆。实际上两位学者谈的不是一回事。“严格说来,佐哈尔不是翻译理论家,而是文化理论家”。(Gentzler,1993:114)他的“多系统论”主要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理论。而辜正坤教授的“多元互补论”则主要是以翻译标准为研究对象的哲学认识方法论, 是一种本体翻译论。不过,辜正坤教授曾说过他的论文还可以命名为《认识标准多元互补论》,利用该种认识方法,可以推而广之地研讨其他非翻译领域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他们二人的成果倒是具有曲径通幽、殊途同归的效用。本文只试图从比较翻译学的角度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的译学研究有所启发。 二、 多系统论 “多系统论”是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教授从70年代左右开始就在他的著作中提及并不断完善的理论。该理论以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为基础,认为文学以及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系统,work of systems),包括具体与抽象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现象里面又包含着一系列的对立关系,如:中心与边缘(center vs. periphery),经典化与非经典化(canonized vs. non-canonized) , 来源与目的(source vs. target)等。比如文化,对它任何一部分的研究都离不开其它与之相关的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该部分的特点和功能。例如,官方文化的研究需要非官方文化的研究,标准语言只有通过与非标准变体相比较才能更好地被人理解。再以文学为例。埃文-佐哈尔认为,文学里面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层面和不同因素,这些因素都在为能成为主导因素而不断地斗争,于是,这些因素在文学系统中的地位也就在它们的不断斗争中从中心到边缘不断地进行转化。也就是说,这些因素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些因素在某些特定的条件和时间会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另外一些因素就会居于边缘地位,起次要作用,而在另外一些时间和条件下,占据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就会变成次要因素,处于边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