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13冯友兰解析.ppt

格式:ppt   大小:227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3冯友兰解析.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9/10/18 文件大小:2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3冯友兰解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冯友兰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主要著作有所谓“三史”、“六书”。“三史”即《中国哲学史》(1931,1934)、《中国哲学简史》(1948)、《中国哲学史新编》(1982~1989);“六书”即“贞元六书”,包括:《新理学》(1939)、《新事论》(1940)、《新世训》(1940)、《新原人》(1943)、《新原道》(1944)、《新知言》(1946)。1931年和1934年,冯友兰出版了他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之后,其兴趣开始由哲学史的研究转向哲学创作。他自述:“在我的中国哲学史完成以后。我的兴趣就由研究哲学史转移到哲学创作。”(三松堂自序,254页,三联书店,1984)从1939年至1946年,冯友兰陆续写作出版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统称为“贞元六书”。在这些著作中,冯友兰运用中国哲学的材料和西方新实在论的哲学方法,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由于这一体系“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新理学,贞元六书,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故其自命为“新理学”。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有四个主要底观念,就是理、气、道体,及大全。这四个都是我们所谓形式底观念。……有四组主要底命题。这四组主要底命题,都是形式命题。(新原道,贞元六书,844页。)-1物之为物必有是理冯友兰: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一组主要命题是: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必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借用旧日中国哲学家底话说:“有物必有则”。(新原道,贞元六书,844页。)例:这是方底这——所知、实际底事物;方——类这——有方性、属方之类这之所以为方,因其具方之理。冯友兰:所谓方之理,即方之所以为方者,亦即一切方底物之所以然之理也。凡方底物必有其所以为方者,必皆依照方之所以为方者,此方之所以为方,为凡方底物所皆依照而因以成其为方者,即方之理。(新理学,贞元六书,32页)比较:此理实类似于程、朱的理与柏拉图的理念(idea)程颐: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程氏遗书卷十八)朱熹:且如这把扇子,此物也,便有个扇子的道理,扇子是如此做,合当如此用,此便是形而上之理。(朱子语类卷六十二)柏拉图认为床之所以为床,桌子之所以为桌子,即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床的理念和桌子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