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对“现代性文化特征”的简单阐释“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诞生于西方20世纪上半叶,“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反传统,基本主题就是表现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这四种基本关系中出现的严重异化和全面扭曲的状况。作品竭力挖掘和描述人们灵魂深处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主义。”①但本文标题中的“现代性”并非“现代主义”,而是就古代文化和文化人格而言,在金庸小说中的突破和改造,是作者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提倡的人文主义的感召,自觉地在作品中注入诸多现代性文化元素,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和高度。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这种范式使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缺少人格独立意识,无论贤愚老幼,一律成为政府和家族的奴才。关于传统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张岱年和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概括得比较全面:“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这种范式所带来的正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劲,注重道德修养,比较重视人际之间的温情,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它的负价值是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等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②总之,中国古代缺少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人文主义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注重以人为本,尤其看重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西方人文主义自五四时期大量传入中国,被当时的文学界所接受和传播。这种文化思潮迅速传播开来,影响了大批的年轻学子,包括金庸在内。正是因为真诚地接纳了现代思想的浸润和感召,金庸才在作品中自觉地加入相关思想,给原本陈旧的武侠文学带来新鲜气息,他小说的文化品格自然而然与众不同,笔下人物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可以说,金庸小说即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学传统派生的产物,也是在新思想、新观念、新技巧的淬炼下铸就的产物。本文着重论述的“现代文化特征”就是指此而言。二、金庸本人学养中的现代性意识及在作品中的投射1923年2月(民国十二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文风甚盛的地主家庭。海宁开化较早,得风气之先,近代著名人物如王国维、徐志摩等都源出于此。査家人才辈出,如学者查猛济、诗人查良铮(穆旦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对金庸接触新思想大有裨益。论金庸小说的现代性文化特征宋雪冰(赤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金庸小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这也是金庸小说作为新派武侠文学的代表作的主要特征。关于其作品中的古典文化部分,前人已有论述,但关于其中的现代性文化特征则少有论及。金庸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成果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作家,虽然其作品描写的是古代生活,人物基本按照古代社会的规则处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