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鲁迅之画的真真假假.pdf.pdf

格式:pdf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鲁迅之画的真真假假.pdf.pdf

上传人:kisuamd347 201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鲁迅之画的真真假假.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鲁迅之画的真真假假口倪墨炎画者鲁迅王锡荣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看懂鲁迅手绘的猫头鹰刘玉凯撰,《新文学史料》2004年3期鲁迅一生爱画。他收藏过不少名画(多数是印刷品),提倡过木刻版画运动,编印过好几种中外画集。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他还偶尔画过一些画。他没有进过美术堂,没有拜过画家为师,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少小时,他用半透明的“荆川纸”覆在通俗小说的“绣像”上,作过影描。在日本学医时,学画解剖图,多少与线画有点联系。他为自己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画过勾线的活无常,大概可说是他的美术创作的代表作了。他在给人写信或书面回答问题时,有时觉得图画比文字更能一目了然,就画上简单的图。他还为一些书刊作过装帧设计,还设计过校徽一类的图案,这些都是工艺美术作品。把鲁迅画的画汇编成集,展示鲁迅又一面的多才多艺,以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学****鲁迅,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久前出版的《画者鲁迅》编集了鲁迅的绘画,是值得欢迎的。但这本画集可商之处也不少。如怎样辨伪、认定、整理,似还可进一步探讨。《如松之盛》不是鲁迅作品编为《画者鲁迅》画集第一篇的中国画《如松之盛》(图一),就有一个辨伪的问题。有些人以为此画是“新发现”的鲁迅佚作,因而北京的《新文学史料》、上海的《新民晚报》、《文汇报·笔会》都先后发表王锡荣先生的介绍文章。其实,此画在2O世纪80年代初就被“发现”。1982年人美社出版的张望编《鲁迅论美术》(增订本)的图片首页,就赫然印着此画。经这次南北报刊的热闹宣传,引起了我进一步查核的兴趣。经我仔细查核,可以肯定地说:“如松之盛”不是鲁迅的作品。理由如下。,1912年10月30日记:“得天觉报社信,二十四日绍兴发,内出版露布一枚,征文广告一枚,宋子佩列名。”王锡荣先生就以这条日记为据,说此信是“请鲁迅示贺”,“鲁迅即以此画致贺”,发表在1912年11月1日《天觉报》创刊号上。但在我看来,正是这段日记,恰恰证明了此画不可能出自鲁迅之手。从这段日记看,鲁64J中国图书评论chinaB。。kReviewll维普资讯到信后,才第一次知道绍兴创办《天觉报》的事,鲁迅日记此前也确实没有任何关于《天觉报》的记载。这封天觉报社的信24日从绍兴寄出,鲁迅在北京是30日收到,邮程共六天。查鲁迅日记、周作人日记,当时京绍之间通信,邮程也都在六天左右。鲁迅10月30日收到天觉报社信,立即展纸研墨作画,这画能用什么办法寄送绍兴而于11月1日在报纸上刊出?当时京绍间没有“航空信”,更没有今天的“快递”、“传真”。《天觉报》刊出的此画,不可能是鲁迅接信后为《天觉报》创刊而画的,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天觉报》创刊而作,何以会没有必不可少的题识?按常理说,必然会写上题款“祝天觉报创刊”、落款“北京周豫才贺”等等-Y:~o可是现在此画只在画尾上加个括号写上“预才祝”。鲁迅岂会如此草率而没有礼数?这不符合鲁迅一贯的作风。,在京的祖父给他取名樟寿,字豫山。因“豫山”绍兴口音相似“雨伞”,祖父后改字豫才。查《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古代经典著作,都以豫指枕木,章指樟木,枕、樟是同类的参天大树;“豫、樟”合用,常喻为“栋梁之才”。这是祖父为长子长孙取“名”和“字”的寓意所在。在这里,“豫”和“预”是不能通用的(只有作“事先”、“准备”义时,豫、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