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岩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草案)来源:中国龙岩网日期:2011-05-03【字号:大中小】一、规划编制背景1、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的新思路;2、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厦漳龙泉城市联盟的形成;4、区域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5、龙岩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二、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三、规划的空间层次1、市域城乡统筹规划范围龙岩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9050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范围龙岩市城市规划区新罗区所有街道和红坊、雁石、江山、大池、小池、白沙、苏坂七个乡镇;永定县的高陂、坎市和培丰三镇;上杭县的古田和蛟洋两个乡镇,总面积1993平方公里。3、中心城市范围北至雁石,南至坎市,东至翠屏山,西至蛟洋。远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四、发展目标1、龙岩市城市性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西部中心城市,闽粤赣边交通枢纽,现代机械制造业基地,生态休闲文化名城。2、龙岩市城乡发展指标表1龙岩城乡发展指标体系表五、城乡发展战略1、区域协同战略依托厦泉漳龙城市联盟,实现统一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与福建三明市、江西赣州市、广东梅州市的合作,在产业布局方面分工协调、在交通基础设置方面统筹联通、在资源方面调控共享。2、城乡统筹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体系架构,实现市域各功能板块优势互补,促进城乡一体化。3、新型产业化战略把握海西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产业化道路。4、生态持续战略立足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科学谋划战略储备区域,构筑环境友好、资源集约的生态龙岩。5、文化提升战略依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河洛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浓厚的魅力文化名城。六、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至规划近期2015年,龙岩市域人口达到32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2%;至规划远期2030年,龙岩市域人口达到37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城镇发展策略(1)强化中心城发展(2)优化城镇体系结构(3)构筑城乡互动的统筹发展模式(4)适当调整乡镇区划、整合资源(5)设施共享、网络布局2、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在龙岩市域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规划龙岩中心城市人口规模120万人;规划市域副中心城市为长汀、上杭、漳平,其中长汀人口规模25万人,漳平、上杭人口10-20万人;规划永定、连城和武平为县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在10-20万人;规划市域中心镇10个,人口规模3-10万人;规划市域一般镇67个。表2龙岩市规划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3、城镇职能结构规划根据龙岩城镇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将市域城镇职能规划分为综合型、工矿型、旅游型、工贸型、农贸型等类型。表3龙岩市规划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龙岩市域规划形成“一心三副、三条城镇发展轴”的总体格局。“一心”指依托依托龙岩中心城市,形成引领龙岩市域的增长核心。“三副”指长汀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产业条件发展成为引领市域西部发展的副中心;上杭依托红色旅游、矿业及加工形成引领市域南部发展的副中心;漳平依托交通条件和产业资源形成引领市域东部发展的副中心。“三条城镇发展轴”分别是:依托厦蓉高速公路形成龙岩市域东西向发展主轴;依托莆永高速公路形成龙岩市域南北向发展主轴;依托长深高速形成龙岩市域南北向发展次轴。八、市域城乡统筹保障措施1、建立城乡统一规划衔接体系着眼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规和城市总规修编,明确功能分区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和特色,各部门规划编制应以总体规划为龙头,以龙岩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相互衔接。2、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大力推进农村劳务开发,积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逐步向街道、乡镇延伸,为广大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介绍,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3、加大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大对就业培训的投入,应设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综合基地(中心可采取国家、社会和受培训者共同负担的机制,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4、积极探索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提高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应把农民工纳入参保范围,并缴纳相关费用。积极研究解决乡镇企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逐步把这部分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稳妥探索农村养老保险由传统家庭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