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偏远农村教育工作近十年,对于农村的基础教育进行的深刻的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紧缺留守儿童
我在偏远农村小学工作了十年,并在此期间当了多年的学校领导,对于农村的基础教育的若干问题,我有较深的思考和认识。
一、农村富了,教育穷了。
近年来,中央对于“三农”问题非常关注,切实保障了农民利益,维护了农民权益,农业发展了,农村富裕了。但是相对来说,政府对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关注始终不够。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不少学校特别是小学成了“穷光蛋”,成为慈善机构和富人的重点帮扶对象,但慈善机构和一小部分有爱心的富人的能力太有限,他们挑不起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基础教育的重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好的政绩,不惜重金集中有限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所谓的“示范学校”,上面检查皆带到这些地方,殊不知很多乡村小学多么盼望领导的到来,帮助他们解决诸如校舍不足,课桌破旧等问题。很多城镇学校教育资源闲置(如校舍、教学仪器),而农村小学连最起码的教学设备都没有(如录音机,电子琴),仍旧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可怜的农村孩子呀,你们何时才能享受均衡的教育资源?
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究竟要多少,以平均每位农民100元计算:一般小学学区人口2000人左右,那么就是20万,在学校现有的设施基础上每校再加20万元投入,完全可以将平均200人左右的农村小学建设好,就足够将当地学校建成现代化的育人基地,这只相当于以前一年的人均农业税的一半,政府有能力减免农业税,发放各种农业补贴,相信也有能力彻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我时常想,如果我们学校有十万元,我就能够把所有问题都解决。然而,现实中,一所一两百人左右的小学,一年的资金还不到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每生/每期70元),学校领导不得不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往往为了几百元钱的事,到处求人,却得不到有力支持。
农民收入提高了,现在的家庭读不起书的很少,况且国家又出台了免除学杂费的政策,所有的孩子都能完成义务教育。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孩子们所受的教育是无法和城里的孩子比,他们受的是过时的教育,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他们成为连电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现代文盲”。“科教兴等”,我们应当从这样的角度再来认识农村基础教育。
二、师资紧缺、工资较低。
说教师紧缺并不是说真的缺很多教师,而是说缺少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教师队伍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但是现在不少农村教师是只经过简单培训的民办教师转正的,这批人中有不少知识结构老化、知识贫乏,甚至是不适应教学工作的人存在。还有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全心扑在第二职业上。最令人担心的是有一些教师师德有问题,他们混在教师队伍中,对教育有着相当危险。因此应当建立完备的教师聘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试用制和辞退制。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专业化。
工资较低也是导致
教师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本来就是较为贫困的地区,很难留住人才,工资低就更难留住人才,往往同一地区城镇教师工资就高于农村,美其名曰“地方差”,谁又不想往城里钻呢?农村教师凡是有本事、有关系的都进了城。有报道说;某地近来出台农村教师工资比城镇高的政策,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合理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