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的一些山区的200只成年羊、200只羔羊和7日龄羔羊47只作了调查。主要通过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剖检及药物防治等方面进行初步诊断。通过这次初步调查,发现山羊对羊口疮、羔羊痢疾、山羊螨病等有不同程度感染,同时提出了危害我省山羊最严重的流行病为羊口疮,成年羊感染率为1015%,羔羊感染率为37%。羔羊痢疾发病为12只,200只羔羊中,7日龄内的有47只,其发病的12只羔羊全是7日龄内,7日龄内羔羊发生羔羊痢疾为2918%,而这次发病的12只羔羊全部死亡。所以说羔羊痢疾对7日龄内羔羊危害相当严重。成年羊螨病发生率为315%,羔羊为2%。但本次调查是1~5月,这与螨病多在秋季发生有很大区别。螨病除造成山羊消瘦、贫血外,同时对山羊板皮影响很大,造成板皮质量下降影响山羊的综合利用。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清圈消毒,供给山羊全价营养,做到科学养羊;对羊口疮病羊用011%~013%高锰酸钾或醋冲洗口腔,糜烂面可涂碘甘油或土霉素软膏,若感染坏死杆菌时,可注射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等;羔羊痢疾的防治首先要做好脐带消毒工作,保证羔羊吃足初乳。羔羊生后12h,口服土霉素0115~012g,每天1次,连用3天,有预防作用。羔羊痢疾发病较严重时,治疗多采用抗菌、补液、调整胃肠机能等综合治疗;山羊螨病防治主要做好羊体与圈舍清洁卫生。羊舍干燥、通风,治疗采用双胛咪1支兑水3kg涂擦或药浴。猪顽固性疥螨病病例谢永林(福建省武平县中赤兽医站,364312)1997年8月,笔者用治疥癣的经验方治疗1例肥猪的顽固性疥螨病,介绍如下。1病例武平县中赤乡李某家养的1头70kg重中槐杂交肥猪,1997年6月上旬其头部、颈部皮肤上出现十几个红色小结节,继而形成小水泡,发痒,常在圈墙、栏柱处摩擦,患部因摩擦而出血,可见由渗出物结成的痂皮。1997年7月痂皮蔓延到肩、背部以至全身,皮肤出现皱褶,被毛脱落,食欲不振,村兽医疑诊为蚧螨病,因此每间隔4~6天给患猪体表涂擦敌百虫溶液、氰溴菊脂溶液等。虽经上述外用药液多次涂擦,但患猪病情仍无好转,痒感仍剧烈,摩擦不安,痂皮遍及全身,皮肤增厚,弹性降低。8月3日畜主到站求诊治。2检查及诊断取凸刃小刀1把,在火焰上烧灼,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用小刀刮取皮屑。将刮取的皮屑放在载玻片上,滴加煤油1滴,覆以另一载玻片,搓压玻片使皮屑散开,分开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疥螨的成虫。由此诊断为猪疥螨病。3治疗鉴于患猪曾多次使用敌百虫等都未能治愈疥螨病的情况,故笔者选用治疥癣的经验方(来自《中兽医方剂选解》),将其调制成药油,对患猪体表进行涂擦治疗。秤取精炼菜油015kg(代替棉油),倒入锅中,用微火烧开,烧开后放入预先打碎研末的巴豆、红娘、斑毛各10g,再微火2~3min,将巴豆等炸枯,停火20min待温时再放入硫黄细末120g,用竹筷搅拌均匀,即成治疥癣的药油,装瓶待用。涂擦药油前应先将患部皮肤用温肥皂水洗净晾干,先涂擦体表的1?4,隔2天后再涂擦另1?4,全身体表分4次涂擦。如果患部皮肤未康复,须重复涂擦治疥癣药油1次。从1997年8月4日开始,每隔2天用药油涂擦患猪体表的1?4,共8次。8月28日随访畜主,得知患猪痒感消失,不再摩擦圈墙、栏柱,痂皮逐渐脱落,食欲大增。验方中巴豆、红娘、斑毛均为剧毒药,因此调制成的药油不能内服,外用也应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