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10/24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电海高二语文组)选择题:(汉山中学:杨志棠)部分同学忘记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其中有一些可能不会做也没有写答案上去;第1、2、7、8题错的同学比较多。第9题(1) 题号 第9题(1) 分析老师朱劲对应考点断句考点分析断句的目的是便于领会整篇文章的文意,要求学生借助标志性词语和句式特点判定断开的地方。本小题总共12处点断,错断漏断2处扣1分。答题情况分析:%此次断句整体情况较好,约60%的学生都能拿到3分。拿0分的人也有,约占5%,主要是不做题目,或不懂断句,或读不懂文言文,错漏太多,扣完分了。4分的,也不少,30%,基本上都断对。示备考建议:断句方法步骤::找准句子谓语,读通一句话,凭语感断,先易后难。:“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在字前断;“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断在字后;“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其后不应断。、引文标志:“曰”、“言”、“云”,一般后面是引文,其后一般都要断。: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根据句子的对称性,把句式断开,再细断。顶真句、反复句:重复使用的词语要注意。还有固定搭配句式,要熟悉掌握。、呼应断句。:可以用翻译和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第9题(2) 题号 第9题(2) 分析老师朱劲对应考点翻译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词积累。答题情况分析:%翻译情况不大理想。第一句:“布衣”约20%学生都不会翻译,“贤”字的活用没有留意到,很少人拿分,“致”字的理解影响“贤”字的理解。第二句:能将“错”的理解为通“措”的同学极少,“数”字和“致”字的翻译能符合大意较多。文言基础差的学生得分过低影响全体平均分明显。备考建议:学生平时没有进行自我训练,文言文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知识都抛诸脑后,应加强训练。第10题(1) 题号 第10题(1) 分析老师黄晓颜对应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语言,对富有诗歌特色的语言进行品味,以炼字的形式考查。考点分析熟记考查内容(语言、形象、意境、思想情感、表现手法、评价观点态度)及答题思路(模式)答题情况分析:%很多学生没有把握炼字型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备考建议:老师在教授诗歌时,应将诗歌各种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帮助学生掌握。第10题(2) 题号 第10题(2) 分析老师黄晓颜对应考点此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以及诗人的情感。考点分析熟记考查内容(语言、形象、意境、思想情感、表现手法、评价观点态度)及答题思路(模式)答题情况分析:%没审清题目,文题中说的是“下阙”的意象,而有的同学把整首诗歌的意象都写了出来;大多同学在回答意象表达的情感时,没有结合诗歌分析,没有做到“诗论结合”;没有规范答题,不少学生没有分点作答,而是想到什么答什么。备考建议:①量的积累,尽可能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