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渔业经济2013年第3期第3l卷发展海洋牧场构建“蓝色粮仓"王爱香1,王金环2(,山东青岛266061;,山东青岛266003)摘要:论文阐述了海洋牧场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发展海洋牧场对于推进“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意义,海洋牧场是提升“蓝色粮仓”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发展“蓝色粮仓”多种产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蓝色粮仓”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蓝色粮仓”低碳建设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蓝色粮仓”构建的现状特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提出了发展海洋牧场、构建“蓝色粮仓”策略选择。宏观层面上要科学规划建设,健全管理体系;中观层面上要加大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微观层面上要优化科技支撑,搞好管理运营。关键词:海洋牧场;蓝色粮仓;人工鱼礁;碳汇渔业技术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9一(2013)03一0069—06随着人口膨胀和陆域资源的日益短缺,为应对粮食安全危机,人类逐渐转向资源丰富的海洋,深耕蓝色海洋,建设“蓝色粮仓”。所谓“蓝色粮仓”是指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通过人工增养殖、捕捞作业以及后续的渔业企业加工等生产行为,安全地提供可食用海洋动植物蛋白的蓝色海洋及其近岸滩涂区域?。随着近岸捕捞和养殖规模的迅速膨胀,过度捕捞和养殖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导致近海海洋渔业资源急剧衰退、部分海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渔业生产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海洋牧场开发的实践证明,海洋牧场建设对于改善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养护渔业资源,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促进海洋经济和谐发展效果显著。作为一种多种技术应用的增殖型渔业类型,海洋牧场代表着未来渔业发展趋势,是构建“蓝色粮仓”的重要路径选择。一、海洋牧场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一)(MarineRanching)是指为增加特定海区资源量或引进外来水产经济物种,通过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等手段将生物苗种(目的生物)经过中间育成以及(或)人工驯化后放流人海,利用海区中的天然饵料,并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建设适于目的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借助声、光、电或目的生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现代生物资源监测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收稿日期:2013—03—16作者简介:王爱香(1963一),女,祖籍山东德州,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王金环(1988一),女,祖籍河北沧州,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说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1lAJL009)。感谢本文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文责作者自负。69王爱香等:发展海洋牧场构建“蓝色粮仓”予以科学的人工管理的未来型渔业模式例。广义的海洋牧场泛指人工垦殖海洋生产水产生物资源的增殖型渔业眵1,其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基于海洋生产力的可塑性、自然高生产力系统及高产渔场的可模拟性、环境质量的可控性以及资源生物品种性状的可塑性等州。,它综合了传统的海水养殖技术、海水增养殖技术、海岸工程技术、渔业资源管理技术以及现代化高新技术(如卫星、遥感、生物工程等)。从具体的建设内容看。海洋牧场可分为两部分,即资源的增殖和运营管理,如图l。(二)海洋牧场的主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