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现金管理第十七长货币资金审计(DOC 42).doc

格式:doc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金管理第十七长货币资金审计(DOC 42).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10/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金管理第十七长货币资金审计(DOC 4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七章货币资金审计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任何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背活动的基本条件,货币资金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根据货币资金存放地点及用途的不同,货币资金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
第一节货币资金与交易循环
一、货币资金与交易循环
货币资金与各交易循环均直接相关,如图17-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17-1仅选取各业务循环中具有代表性的会计科目或财务报表项目予以列示,并未包含各业务循环中与货币资金有关的全部会计科目或财务报表项目。
二、凭证和会计记录
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凭证和会计记录主要有:(1)现金盘点表;(2)银行对账单;(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4)有关科目的记账凭证;(5)有关会计账簿。
三、控制测试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概述
由于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以确保全部应收取的货币资金均能收取,并及时正确地予以记录;全部货币资金指出是按照经批准的用途进行的,并并及时正确地予以记录;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报告正确,并得以恰当保管;正确预测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货币资金收支额,确保企业有充足又不过剩的货币资金余额。
一般而言,一个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应该达到以下几点:(1)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的岗位分离。(2)货币资金收支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3)全部收支及时准确入账,并且支出要有核准手续。(4)控制现金坐支,当日收入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5)按月盘点现金,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做到账实相符。(6)加强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审计。
根据财政部于2001年7月12日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包括以下内容:

销售与收获循环
采购与付款循环
主营业务收入
预付账款

现销
预付







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收回


支付



货币资金
①销售与收款循环
②采购与付款循环
⑤筹资与投资循环
③存货与仓储循环

④筹资与投资循环


存货与仓储循环
存货
短(长)期借款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
现购

还款
借款

购入股票
出售股票













应付职工薪酬
股本

购入债券
出售债券


支付



发行股票







应收利息(股利)


应付利息(股利)

收回


支付

图17-1 货币资金与各交易循环的关系
(1)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2)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3)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①支付申请。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②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③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④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
(5)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1)单位应当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