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国梦·我的梦.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梦·我的梦.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10/26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梦·我的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梦·我的梦0012班连腾飞2012216655—基于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的整理,以及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初步改革的想法。空谈误国,实干兴国,在这片文章里,我主要整理了我关注的并想投身其中的“空巢老人”、“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及想法,字数超出太多了,不过为求完整,不能再删减。一、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研究整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拥有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而当前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未来20年到30年,老龄化高峰即将来临。在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的双重压力下,传统养老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毕业大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正日益突出,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从多数农村大学生的角度来讲,大学毕业后工作与养老的双重问题也将愈加突出,从小就对“孤巢老人”有深切感受,且对农村改革问题比较关心的我,觉得如果以后我们的“根”不能扎劳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必然是不稳定、不和谐的,所以一直想投身到社会的建设中的我,趁要写“中国梦”主题征文的机会,整理了一些关于“空巢老人”的研究资料,以及我对目前及未来几十年内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初步改革的想法,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摘要】空巢老人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国内外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愈来愈多,对此问题的关注表明,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后,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探讨是这一问题的基本取向,依据社会学有关原理对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子以分析并提出对策,其中“居家养老”模式基本成为学界共识,强调要充分发挥社区养老功能,让老人居住在家中,由家庭、社区以及政府提供服务共同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但是,大多数研究很少涉及到解决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互动机制问题,很少就服务效率以及服务水平等进行探讨。【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一、关于空巢家庭概念研究根据2003年浙江大学《浙江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专题调查资料,农村空巢老人按老人的意愿被分为三类:第一类,被迫型空巢老人。这一类型既包括无子女或亲属的老人,也包括有子女但兄弟之间存在推楼之势,甚至厌恶与嫌弃老人,这类老人无论是物质保障,还是精神慰藉或生活照料都是比较差的;第二类,自愿型空巢老人。他们多数是夫妻健在,身体比较健康,生活能够自理,年龄在60--70岁,他们认为单独居住生活更加自在,能够减少因为生活****惯、饮食偏好、思想代沟以及家庭关系,特别是婆媳关系而带来的矛盾,逢年过节,大家团聚吃饭,比往常更加亲切些。但是,他们不主张距离太远,希一望天天能够看到儿子一家人,更希望能给予各种帮助,如照顾小孩、干些轻便农活和家务;第三类,无奈型空巢老人。老人希望能与子女一起生活,但是子女为生活所迫,必须外出打工、经商离家,把老人留在家中。二、关于空巢家庭产生原因研究中国农村空巢家庭或空巢老人的出现,除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原因外,主要有以下二个原因:(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农民走向高效率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性;(2)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身份制”和“户籍制度”松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业更自由,制度的宽松最终使经济落后地区的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