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7年我国透水事故情况共计63起、死亡255人,比2006年少37起、少死亡162人;%、%.其中:较大28起、死亡146人,比2006年少12起、少死亡67人;%、%.重大3起、死亡56人,比2006年少2起、少死亡68人;%、%.特别重大0安全培训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教授级高工袁河津********** yhj26099@ ,目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600万吨。井田内共有5个主要可采煤层,即5、7、8、9、12煤层。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多煤层联合布置。矿井设有4个井筒,即主井、副井、东风井和西风井。目前生产水平为一水平(-600m)和二水平(-850水平),一水平和二水平采用暗立井联络。矿井各水平大巷、各采区车场、采区上山均布置在12煤层底板,一般距12煤层底板20~30m。目前在井下共布置6个生产采区。一水平布置有二、三、六采区,其中二采区、三采区已接近尾声,主要生产采区都集中在六采区。二水平布置有八采区、十采区、十一采区,为矿井主要生产采区。三水平已经开始延深。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系统包括一台钢制救生舱、11台移动救生舱、5个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覆盖矿井采掘开整个生产区域。钢制救生仓布置在-850水平西大巷一小川内,-450水平东翼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600水平东翼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600西翼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850水平水平东翼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850西翼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并为入井人员配备了自救器,设置了合理的井下避灾路线,制定了详细的灾害处理应急预案。这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了有机整体,构成了井下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目前矿井已经在-600水平东大巷建设完成了一个永久避难硐室,在-850水平西大巷设置了一台钢制救生仓。其余设施正在紧急建设中,到2012年5月30日前将完成全部紧急避险体统。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布置明细表24采区上下山待定救生仓(11台)716三水平延深-850西一川钢制救生仓(1台)6100二采、三采-450东三采车场永久避难硐室5100八采-850西八采车场永久避难硐室4100十采-850东十采车场永久避难硐室3100六采、八采-600西六采车场永久避难硐室296三采、十采-600水平三采车场永久避难硐室1容纳人数服务范围设置地点避险设施类型序号适用范围钢制救生仓主要服务于-850主、副石门及三水平延深工程作业人员在发生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突出等事故后,无法安全撤离的人员进入该避难硐室等待救援。永久避难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在发生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突出等事故后,无法安全撤离的人员进入该避难硐室等待救援。-450水平东翼永久避难硐室主要服务于矿井二采区、三采区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600水平东翼永久避难硐室主要服务于三采区下部及十采区上部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600西翼永久避难硐室主要服务于六采区及八采区上部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850水平水平东翼永久避难硐室主要服务于十采区下部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850西翼永久避难硐室主要服务于八采区域。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系统功能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主要主要功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避难硐室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紧急避险设施有清晰、醒目、牢靠的标识。矿井避灾路线图中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的位置、规格和种类,井巷中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识,以方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达紧急避险设施。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永久避难硐室根据矿井中长远衔接规划及目前采掘工作布置情况,矿井共布置了五个永久避难硐室。硐室分别布置相应采区车场附近,距12煤层底板20~30米围岩稳定的岩石巷道。硐室周围未受采动影响。-600水平东翼永久避难硐室已经建设完成,其余硐室正在建设中。,设计规模80人的固定式永久避难硐室。硐室位于-600东大巷距副井井口1050m处(硐室入口),距三采和十采区1820m。硐室全长60m,净断面为4100mm×2700mm半圆拱。巷道在原有完好支护基础上现浇200mm厚C30混凝土,加固支护与原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