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头胞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头胞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胞曲松2g,静脉滴注,1次/d,15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节星青霉素G240万u,肌肉注射,1次/周,3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26例中,治愈23例,%,对照组23例中,治愈2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结论头胞曲松治疗早期梅毒与青霉素比较具有同等疗效,可作为青霉素的替代品。【关键词】梅毒;头胞曲松;节星青霉素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近几年来,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目前,青霉素G仍然是治疗梅毒首选药物[1],然而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如何选择药物是一个值得关注问题。美国CDC建议进行青霉素脱敏疗法,但由于程序繁杂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很少开展。口服四环素、红霉素、多西环素虽被推荐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方案,但研究资料及临床经验积累远不如青霉素多,和青霉素治疗的对照性研究非常缺乏,疗效可能不如青霉素高[2]o本研究采用头砲曲松治疗早期梅毒并与节星青霉素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均符合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早期梅毒的诊断标准[3]。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头砲曲松组)与对照组(节星青霉素组)。其中治疗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9〜48岁,平均(±)岁,其中一期梅毒6例,二梅毒12例,潜伏梅毒8例;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0~47岁,平均(±)岁,其中一期梅毒7例,二梅毒10例,潜伏梅毒6例。两组患者的病期,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有或无临床症状;病程2个月至1年;发病以来无药物治疗史;无青霉素及头胞曲松过敏史;能够配合追踪随访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对青霉素和头鞄曲松过敏或不能耐受者,未能完成疗程者。。TPH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日本Fuji试剂公司)。,静脉滴注,1次/d,15d为1疗程。对照组23例采用节星青霉素G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3周为1疗程。两组治疗中,为预防吉海氏反应,均于治疗开始加服泼尼松片10mg,3次/d,共3d。治疗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2年各复查1次,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清RPR,连续观察2年。[3]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或在原皮损处残留浅表瘢痕或色素沉着斑,3个月内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②血清学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RPR连续3次以上阴性。③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完全消失,RPR滴度轻微下降或不下降,甚至上升。❷2检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后2〜3d,硬下疳干燥、收敛,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