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者: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奥运会的感人故事苏丽文感动指数:★★★★13次被击倒顽强爬起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57公斤级铜牌争夺战,中华台北队的苏丽文迎战19岁的克罗地亚选手祖布契奇,由于之前晋级赛中严重受伤,苏丽文只能将伤腿微微点地。比赛中,她一次次被击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继续比赛。终于在第14次倒在地上后,她伤心地哭了出来,再也无力站起来。此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很多观众流下了眼泪。王义夫感动指数:★★★★晕倒在赛场的传奇枪手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感人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中国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在决赛中准备发射最后一发子弹时,已出现了严重晕眩的状况,但他坚持完成最后一次击发,随后便晕倒在赛场上,。他那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赢得了所有观众的敬意。雷德蒙德感动指数:★★★★★五次手术只为奥运梦英国黑人运动员德里克·雷德蒙德为了自己的奥运梦想开过五次刀,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400米半决赛上,他刚刚跑过250米,腿伤就复发了——右腿肌肉撕裂,他重重地跌倒在了跑道上,眼含泪水的他拒绝了医务人员的担架,在父亲的搀扶下一步步走过终点,。金牌梦想的终结,从来不代表着奥运精神的离开。阿赫瓦里感动指数:★★★★★一个人的马拉松战斗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参加男子马拉松比赛的坦桑尼亚运动员阿赫瓦里在19公里处被挤倒又遭踏伤。他拖着被踩伤的膝盖和脱臼的肩膀,忍着剧痛坚持跑完全程。当他跑到体育场内时,冠军领奖早已结束,人们重新回到看台为这位“无冕之王”加油喝彩。“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他的这句话就此成为经典。斯特鲁格感动指数:★★★★★顽强一跳立下大功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7岁的美国体操运动员克里·斯特鲁格,在脚踝严重扭伤的情况下最后出场,坚持完成了预定的跳马动作,为美国女子体操队夺得首枚团体金牌立下汗马功劳。颁奖时,斯特鲁格甚至需要教练抱住才能前去领奖,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无一不感到震撼。范德韦德感动指数:★★★★从绝症中走出的王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荷兰选手范德韦德获得男子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的冠军。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拿下“水中马拉松”项目冠军的选手,竟然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在范德韦德的头部,有两个触目惊心的伤疤,这是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和骨髓移植手术留下的痕迹。鲁道夫感动指数:★★★战胜腿疾的百米冠军 1960年罗马奥运会,美国姑娘威尔玛·鲁道夫获得了女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项冠军。鲁道夫出身于美国一个贫穷家庭,4岁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6岁开始依靠拐杖行走,到11岁双腿才能稳稳站立,她取得的成就令所有人惊叹。拉德克里夫感动指数:★★★带伤跑完马拉松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英国马拉松名将拉德克里夫大腿骨折,但她仍然带伤出征奥运。马拉松比赛最后10公里,腿部的伤痛让她一度停止了脚步,正当人们担心她会中途退赛时,拉德克里夫重新启动,尽管步履沉重、表情痛苦。当她跑进鸟巢,场内的观众都为她欢呼,待遇不亚于主场作战的中国选手。莫桑巴尼感动指数:★★★游得最慢的勇士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来自赤道几内亚的莫桑巴尼成为最受关注的选手,不是因为他游的有多快,而是因为这个只学了8个月游泳的小伙子一直在坚持。他的泳姿非常业余,体力也很糟糕。最后的50米,现场观众和其他选手都在为他鼓掌和欢呼。终于,莫桑巴尼坚持着游完了这100米,这是他学游泳以来,游过的最长的距离。关于丘索维金娜的感人故事"你未痊愈,我不敢老去"----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感人的母爱故事 37岁的老将,丘索维金娜,12岁孩子的妈妈,获得过8枚金牌8枚银牌8枚铜牌,2002年她的儿子确诊患上白血病,已经退役的她决定复出用体操赚钱,为儿求医。这位为救儿子复出而用体操赚钱,为儿求医。这位为救儿子复出而用体操赚钱的“常青树”,2012,伦敦,第6次站在了奥运赛场上,她的故事和她的成绩成为体育传奇。丘索维金娜当地时间5日在北格林尼治体育馆参加跳马决赛,这是她的奥运绝唱。六次参加奥运会的体操元老这次没能带走奖牌,但无疑留下一个久久流传的故事。丘索维金娜比冠军伊兹巴萨大15岁,比亚军马罗尼大20岁,却依然同她们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并证明自己是世界上该项目第五强的女人。此刻,奖牌已经不是焦点,她诠释的奥林匹克精神才是核心,这种精神所释放的光芒也完全盖过了奖牌的意义。丘索维金娜1975年6月生于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在她16岁时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体操金牌、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