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社会和
国家造就和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根本任务。一流的学校离不
开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需要卓越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为适应新形势下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的要求和需要,
我们特约请和组织了有关专家、学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共同编撰了《学校管
理制度方法操作规范》全书。
在编撰过程中,我们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精心选取了优秀和成功的学
校管理规章制度和方法,基本上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每一个部门、每个工作环
节、每个管理层次,力求为每项工作的管理提供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实用
性的操作规范,为学校广大管理工作者所直接借鉴和参考。
本书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广泛吸收了国内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
最新成果,参考和引用了有关学校管理的文献和资料,在此向有关单位和个
人表示衷心地谢忱。
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系完整、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反映国内学
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新问题,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上时间和资
料的限制,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
再一步修订和完善。
《学校管理操作规范》编委会
一九九七年三月于北京
学校环境管理
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专门场地。校园是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学生进行
学习、活动的场所,是办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学校校园环境影响学生机体生
长发育,也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依据科学要求建设校园环境,对于保证广
大师生员工搞好工作、学习,保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热爱学校,
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风气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校校园的建设和布局管理
校园的外环境
校园的外环境是校园文明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周围环境(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条件良好,可以保证校园的文明卫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发展。反之,就会污染校园,抑制学生的身心正常协调发展,甚而使之受到
损伤。因此,学校地址的选择,除要求满足学校规模所需的面积和利于学生
就近入学以外,还应保证学校处于利于学生身心发展、适宜实施教育的环境
之中,使学校不与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源以及干扰精神的建筑物、构筑物
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毗邻。
()学校应设在形成污染源的工矿企业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以
避免粉尘和不清洁的空气。在学校周围不得从事有毒、有害和污染环境的生
产经营活动。
()学校附近不应设置垃圾场、化粪池、猪圈、牲口棚、屠宰场、停尸
房(太平间)、精神病院、传染病医院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设施。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校园应相对安静。学校周围街道的噪声不
应超过分贝。学校应避免接近闹市,不设在喧哗的集市,不与游艺场、歌
舞剧团、影剧院、火车站、飞机场、轮船码头等相毗邻。尽可能不在沿市镇
主、次干道或公路旁设置学校。在学校门前米半径内,不得设置台球、
电子游戏机营业点。在学校门前及两侧不允许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不得
摆摊设点、堆放杂物。
校园的规划布局和管理
校园用地一般包括校舍建设基地(教学、办公及生活服务用房等建筑用
地,主要通道及房前、房后绿地)、运动场地(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
活动所必需的成片体育活动场地)、绿化用地(成片绿地、生物实习园地、
气象观测园地及花房、苗圃等)、生产劳动场地和杂务场所。
校园内场地配置,应使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
生产劳动场地、科技活动园地及绿化地等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
便,互不干扰,疏散便利。应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满足卫生保健要求,成
为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协调的统一整体。
校舍。包括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服务用房。校舍应坚固、适用,
并按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维修,在校园内所占的面积,应不妨碍运动场地的
设备。校舍位置设在校园后段,不宜靠近喧闹的街道和面对不美观的建筑物。
方向以南向最好。教学用房采光口前米不应种植高大树木。为适应青少年
的体力负担及安全的需要,校舍不应建为高层楼房,理想的校舍,教学楼高
度不得超过两层。限于城市人口稠密、地皮紧张,教学楼层不得不增加,但
中学不宜超过五层。农村校以建平房或二层楼为宜。学生宿舍应与教学楼
(房)分建。厨房和食堂也不宜设在教学楼内。教学楼应逐层设置饮用水(消
毒水、开水)。男女学生使用的厕所应分设在教学楼每层走廊的两端,厕所
入口处应设前室,以免厕所气味外溢,污染教室环境。厕所便池应按国家规
定的标准设置,便于学生课间使用。不论学校教学用房是楼房还是平房,均
应设有学生用厕所。也